直接侧向力技术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 ·背景与应用 | 第8-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应用领域 | 第8-11页 |
|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本文所作的工作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直接侧向力在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中的应用 | 第13-28页 |
| ·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器 | 第13-20页 |
| ·动能拦截器方案 | 第13-14页 |
| ·目标运动数学模型 | 第14-15页 |
| ·侧向发动机排布及工作方式 | 第15-17页 |
| ·动能拦截器末制导段六自由度数学模型 | 第17-20页 |
| ·直接侧向力轨控和姿控 | 第20-22页 |
| ·轨控规律及其实现 | 第20-21页 |
| ·姿控规律及其实现 | 第21-22页 |
| ·末制导段弹道仿真与分析 | 第22-24页 |
| ·仿真参数设定 | 第22-23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8页 |
| 第三章 直接侧向力在大气层内防空导弹中的应用 | 第28-41页 |
| ·常规防空导弹末端控制的概念 | 第28-29页 |
| ·末端控制概念 | 第28-29页 |
| ·末端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9页 |
| ·直接侧向力方式的选择 | 第29-33页 |
| ·直接侧向力的最佳作用位置 | 第29-31页 |
| ·直接侧向力的最佳作用方式 | 第31-32页 |
| ·直接侧向力的最佳应用范围 | 第32-33页 |
| ·ERINT-1导弹的侧向力特性初步解析 | 第33-39页 |
| ·ERINT-1导弹介绍 | 第33-34页 |
| ·ERINT-1导弹侧向力特性计算及分析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常规防空导弹末端直接侧向力控制分析 | 第41-53页 |
| ·常规防空导弹造成脱靶量原因分析 | 第41-49页 |
| ·导引头特性分析 | 第41-46页 |
| ·比例导引的特点 | 第46-48页 |
| ·导弹响应延迟的影响 | 第48-49页 |
| ·建立末端控制信号 | 第49-52页 |
| ·建立末端控制信号的技术途径 | 第49-50页 |
| ·末端控制指令的形成 | 第50-51页 |
| ·末端控制的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具有末端直接力控制的防空导弹模型 | 第53-66页 |
| ·侧向喷流建模及分析 | 第53-58页 |
| ·试验形式 | 第53-54页 |
| ·数学模型 | 第54页 |
| ·近区远区干扰 | 第54-55页 |
| ·影响干扰因子的因素 | 第55-58页 |
| ·防空导弹模型 | 第58-59页 |
| ·气动布局及外形尺寸 | 第58页 |
| ·主发动机参数 | 第58-59页 |
| ·弹道计算模型 | 第59-65页 |
| ·具有末端直接力控制的导弹模型 | 第59-61页 |
| ·制导控制系统模型 | 第61-62页 |
| ·弹道计算模型 | 第62-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第六章 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第66-79页 |
| ·弹道仿真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 ·主要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70页 |
| ·初始参数设定 | 第67页 |
| ·方案飞行段(垂直转弯段) | 第67-68页 |
| ·导引飞行段 | 第68-69页 |
| ·末端直接力控制段 | 第69-70页 |
| ·小结 | 第70-79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79-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