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3-15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二、写作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第四节 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本文的难点 | 第15-16页 |
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第17-30页 |
第一节 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 | 第17-21页 |
一、服务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第17-18页 |
二、服务进口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分析 | 第18-19页 |
三、服务贸易的制度创新效应 | 第19-21页 |
第二节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形成的理论推导 | 第21-25页 |
第三节 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 | 第25-27页 |
一、服务业发展水平 | 第25-26页 |
二、人力资本 | 第26页 |
三、外国直接投资 | 第26页 |
四、制度环境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衡量 | 第27-30页 |
一、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27-28页 |
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28页 |
三、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28-29页 |
四、对称性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 第29页 |
五、相对贸易优势指数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中国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分析 | 第30-43页 |
第一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态势 | 第30-33页 |
一、总量分析 | 第30页 |
二、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 第30-31页 |
三、内部结构及逆差来源分析 | 第31-32页 |
四、服务业利用外资情况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 第33-37页 |
一、相关概念及界定 | 第33-34页 |
二、出口结构 | 第34-35页 |
三、进口结构 | 第35-37页 |
第三节 中国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分析 | 第37-40页 |
一、总体比较优势分析 | 第37页 |
二、分部门比较优势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节 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基于中美比较 | 第40-43页 |
一、服务业发展水平 | 第40-41页 |
二、人力资本 | 第41页 |
三、外国直接投资 | 第41-42页 |
四、制度环境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 第43-55页 |
第一节 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 | 第43-48页 |
一、实证相关说明 | 第43-45页 |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5-48页 |
第二节 生产性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分析 | 第48-50页 |
一、模型和数据 | 第48页 |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8-50页 |
第三节 服务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 第50-54页 |
一、模型、变量选取和数据 | 第50-52页 |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第四节 实证结论 | 第54-55页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5-59页 |
第一节 文章的主要结论 | 第55-56页 |
第二节 提升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 | 第56-59页 |
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 第56页 |
二、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 | 第56-57页 |
三、进一步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正确引导外资流向 | 第57页 |
四、积极培育影响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