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数字光纤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课题指标及总体结构 | 第11-13页 |
·课题要求 | 第11-12页 |
·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2页 |
·信号的要求 | 第12-1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2章 光纤通信 | 第14-21页 |
·光纤通信 | 第14-18页 |
·光纤通信概述 | 第14-15页 |
·光纤通信的优点 | 第15-17页 |
·光纤通信的应用 | 第17-18页 |
·光纤通信系统 | 第18-20页 |
·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 第19-20页 |
·模拟光纤通信系统 | 第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光传输部分的设计依据及实现 | 第21-35页 |
·光传输部分组成 | 第21页 |
·光端机 | 第21-30页 |
·光发射机 | 第21-26页 |
·光接收机 | 第26-28页 |
·光接收机的性能指标 | 第28-30页 |
·集成光收发模块 | 第30-33页 |
·光收发模块结构及功能 | 第31-32页 |
·PECL电路的特点 | 第32-33页 |
·光纤的选择 | 第33页 |
·光路设计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 | 第35-46页 |
·线路编码 | 第35-38页 |
·扰码 | 第36页 |
·插入比特码 | 第36-37页 |
·mBnB码 | 第37-38页 |
·5B6B码 | 第38-42页 |
·5B6B码编码规则 | 第39-41页 |
·编码器 | 第41-42页 |
·多路复用技术 | 第42-45页 |
·频分多路复用 | 第42页 |
·时分多路复用 | 第42-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同步技术 | 第46-64页 |
·同步原理概述 | 第46-48页 |
·载波同步 | 第46页 |
·位同步 | 第46-47页 |
·帧同步 | 第47页 |
·网同步 | 第47-48页 |
·位同步技术 | 第48-51页 |
·插入导频法 | 第49页 |
·自同步法 | 第49-51页 |
·时钟和数据恢复芯片SY87700L | 第51-56页 |
·SY87700L的特点 | 第51-52页 |
·SY87700L的管脚功能 | 第52-54页 |
·SY87700L的工作原理 | 第54-56页 |
·帧同步技术 | 第56-63页 |
·集中式插入法 | 第57-59页 |
·间隔式插入法 | 第59-60页 |
·帧同步的保护 | 第60-61页 |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系统实现 | 第64-80页 |
·收发两端的整体结构 | 第64页 |
·DSP和CPLD | 第64-73页 |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概述 | 第64-70页 |
·大规模可编程集成电路 | 第70-73页 |
·光发送端的实现 | 第73-76页 |
·DSP的程序流程 | 第74-76页 |
·CPLD的控制作用 | 第76页 |
·光接收端的实现 | 第76-79页 |
·程序流程 | 第77-79页 |
·利用CPLD对信号的控制 | 第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