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 第10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3页 |
2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方法 | 第13-26页 |
·旅游客源市场的特点 | 第13页 |
·旅游客源市场资料的收集 | 第13-16页 |
·旅游客源市场资料的内容 | 第13页 |
·旅游客源市场资料的收集方法 | 第13-16页 |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方法 | 第16-26页 |
·旅游流的时空序列描述与分析方法 | 第16-21页 |
·旅游流与其它要素的相关关系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旅游者对旅游地偏好的量化分析方法 | 第23页 |
·旅游者对旅游地评价的量化分析方法 | 第23-26页 |
3 旅游客源市场的形成 | 第26-39页 |
·旅游需求 | 第26-29页 |
·需要理论 | 第26页 |
·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 第26-29页 |
·旅游地的吸引力 | 第29-30页 |
·限制因素 | 第30页 |
·旅游需求模型 | 第30-39页 |
·引力模型 | 第30-34页 |
·其它需求模型 | 第34-35页 |
·旅游需求的综合模型 | 第35-39页 |
4 旅游者的行为规律 | 第39-53页 |
·研究旅游者行为的意义 | 第39页 |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因素 | 第39-45页 |
·旅游者个性特征 | 第39-43页 |
·旅游地的区位特征 | 第43-45页 |
·旅游者选择交通方式的影响因素 | 第45页 |
·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原则与机理 | 第45-48页 |
·旅游者行为决策的原则 | 第45-46页 |
·旅游者行为决策的机理 | 第46-48页 |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 | 第48-53页 |
·距离衰减规律 | 第48-50页 |
·鲍尔兹曼曲线和U型曲线 | 第50-53页 |
5 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客源市场的特点 | 第53-56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 | 第53页 |
·旅游地生命周期各阶段客源市场的特点 | 第53-56页 |
6 客源市场细分、旅游地形象设计与目标市场定位方法 | 第56-59页 |
·客源市场细分方法 | 第56-57页 |
·旅游地形象设计方法 | 第57-58页 |
·目标市场定位方法 | 第58-59页 |
7 旅游客源市场的预测 | 第59-64页 |
·定性法 | 第59-60页 |
·趋势外推法 | 第60-62页 |
·趋势拟合法 | 第61-62页 |
·移动平均预测法 | 第62页 |
·其它旅游需求预测方法 | 第62-64页 |
8 旅游规划中的客源市场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 | 第64-79页 |
·客源市场分析框架 | 第64-65页 |
·资料收集 | 第64页 |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 第64-65页 |
·客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 第65页 |
·客源市场预测 | 第65页 |
·客源市场的开拓 | 第65页 |
·实证研究:南太白山(周至)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规划的客源市场分析 | 第65-79页 |
·资料收集 | 第65-66页 |
·旅游市场现状分析 | 第66-67页 |
·客源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 第67-68页 |
·客源市场预测 | 第68-73页 |
·客源市场的开拓 | 第73-79页 |
9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