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的通用电磁仿真软件设计
第一章 引言 | 第1-17页 |
§1.1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相关软件动态 | 第8-13页 |
1.1.1 目前相关软件动态 | 第8-13页 |
1.1.2 相关软件的不足 | 第13页 |
§1.2 本文工作的内容及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GEMS2.0版本的不足 | 第13页 |
1.2.2 GEMS3.0版本新增加的功能 | 第13-15页 |
1.2.3 GEMS3.0主要的用户对象 | 第15页 |
§1.3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时域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及相关技术 | 第17-40页 |
§2.1 时域有限差分法基本原理 | 第17-23页 |
2.1.1 有限差分法概念 | 第17-18页 |
2.1.2 时域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 | 第18-22页 |
2.1.3 环路积分解释 | 第22-23页 |
§2.2 时域有限差分法相关技术 | 第23-40页 |
2.2.1 数值稳定性问题 | 第23页 |
2.2.2 截断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2.2.3 激励源 | 第24-25页 |
2.2.4 曲面模拟 | 第25-32页 |
2.2.4.1 金属曲面模拟 | 第25-28页 |
2.2.4.2 介质曲面模拟 | 第28-32页 |
2.2.5 非均匀渐变网格 | 第32-40页 |
第三章 FDTD软件实现 | 第40-62页 |
§3.1 软件总体设计 | 第40-41页 |
§3.2 界面设计 | 第41-55页 |
3.2.1 界面设计遵循的原则 | 第41-43页 |
3.2.2 用户图形输入模块组的具体实现 | 第43-55页 |
3.2.2.1 功能 | 第43页 |
3.2.2.2 图形界面的具体实现 | 第43-55页 |
§3.3 计算模块的设计 | 第55-60页 |
3.3.1 计算模块编写的原则 | 第55页 |
3.3.2 计算模块的编写 | 第55-60页 |
§3.4 后处理模块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实例仿真演示----用户使用向导 | 第62-76页 |
§4.1 结构描述 | 第63页 |
§4.2 软件安装 | 第63-64页 |
§4.3 用户图形输入 | 第64-76页 |
4.3.1 建立数据文件 | 第64页 |
4.3.2 定义仿真空间 | 第64-67页 |
4.3.3 边界条件的选择 | 第67-68页 |
4.3.4 物体结构输入 | 第68-69页 |
4.3.5 激励源添加 | 第69-71页 |
4.3.6 输出定义 | 第71-74页 |
4.3.7 仿真计算 | 第74页 |
4.3.8 后处理 | 第74-76页 |
第五章 软件测试实例 | 第76-88页 |
§5.1 软件测试定义 | 第76-77页 |
§5.2 软件测试实例 | 第77-88页 |
5.2.1 传输问题的测试 | 第77-84页 |
5.2.1.1 环形微带谐振器的传输特性 | 第77-80页 |
5.2.1.2 定向耦合器的传输特性 | 第80-81页 |
5.2.1.3 微带线的传输特性 | 第81-84页 |
5.2.2 天线问题的测试 | 第84-87页 |
5.2.2.1 Ka波段同轴天线的模拟分析 | 第84-85页 |
5.2.2.2 X波段同轴天线的模拟分析 | 第85-87页 |
5.2.3 本征值问题的测试 | 第87-88页 |
5.2.3.1 介质谐振器的模拟分析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8-90页 |
§6.1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88-89页 |
§6.2 对后期工作的思考 | 第89-90页 |
附录一:环形微带谐振器的输入文件(原先版本) | 第90-95页 |
附录二:环形微带谐振器的输入文件(现在版本)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