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北油田灶户鼻状构造孔一段储层建模
| 1 前言 | 第1-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 ·随机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随机建模的主要方法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2-13页 |
| ·论文的成果与认识 | 第13-15页 |
| 2 随机建模原理 | 第15-20页 |
| ·随机模拟原理简介 | 第15页 |
| ·序贯指示模拟原理简介 | 第15-20页 |
| ·指示随机函数(RF)模型 | 第16-17页 |
| ·空间变量的模拟及实施步骤 | 第17-20页 |
| 3 地质概况 | 第20-33页 |
| ·工区概况及构造特征 | 第20-23页 |
| ·地层特征 | 第23-26页 |
| ·成藏地质条件 | 第26-29页 |
| ·小层划分和对比 | 第29-33页 |
| 4 沉积特征 | 第33-49页 |
| ·沉积相精细划分 | 第33-40页 |
| ·物源分析 | 第40-41页 |
| ·沉积相平面展布 | 第41-44页 |
| ·沉积相纵向演化 | 第44-49页 |
| ·早期萎缩期 | 第44-45页 |
| ·萎缩期 | 第45-49页 |
| 5 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 第49-59页 |
| ·储层微观非均质性 | 第50-55页 |
| ·孔隙类型 | 第50-51页 |
| ·孔隙结构 | 第51页 |
| ·孔渗关系 | 第51-55页 |
| ·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 | 第55-59页 |
| ·储层砂体分布特征 | 第55-56页 |
| ·渗透率非均质程度 | 第56-59页 |
| 6 潍北地区储层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59-80页 |
| ·参数准备 | 第60-69页 |
| ·获取模拟变量的分布特征参数 | 第60-62页 |
| ·提取建立平面模型的模拟变量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62-68页 |
| ·提取建立三维模型的模拟变量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68-69页 |
|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69页 |
| ·建模可靠性分析 | 第69-80页 |
| ·平面模型可靠性分析 | 第69-76页 |
| ·三维模型可靠性分析 | 第76-80页 |
| 7 储层综合分类与评价 | 第80-87页 |
| ·岩石物理相的表征 | 第80页 |
| ·储层综合分类与评价 | 第80-87页 |
| ·评价参数的选择 | 第81页 |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81-84页 |
| ·综合评判方法在本次研究中的应用 | 第84-87页 |
| 结论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