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3页 |
·抗肿瘤药物紫杉醇概况 | 第11-15页 |
·紫杉醇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紫杉醇的作用机制 | 第12页 |
·紫杉醇剂型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微球制剂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微球载体材料的选择 | 第15-16页 |
·载药微球的传统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膜乳化技术 | 第19-21页 |
·立题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载紫杉醇聚乳酸类微球的制备、表征及体外释放行为的研究 | 第23-31页 |
·实验材料和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空白微球和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24页 |
·微球粒径分布的测定和表面形貌观察 | 第24页 |
·紫杉醇在微球内部的分布表征 | 第24-25页 |
·紫杉醇与不同膜材析出速率的测定 | 第25页 |
·微球载药率和包埋率的测定 | 第25页 |
·紫杉醇与膜材亲疏水性的测定 | 第25页 |
·载药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测定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载药微球的制备与形貌表征 | 第26页 |
·PTX 在微球内部的分布 | 第26-27页 |
·紫杉醇与不同膜材析出速率的测定 | 第27-28页 |
·微球载药率和包埋率的测定 | 第28-29页 |
·紫杉醇与不同膜材亲疏水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载药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测定 | 第30页 |
·讨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载药微球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31-37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细胞培养 | 第31页 |
·细胞毒性实验 | 第31-32页 |
·细胞杀伤效果的CLSM 表征 | 第32页 |
·细胞内吞实验 | 第32页 |
·细胞内吞效果的CLSM 表征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细胞毒性测定 | 第32-34页 |
·细胞杀伤效果的CLSM 表征 | 第34页 |
·细胞内吞实验 | 第34-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壳聚糖季铵盐表面修饰对载紫杉醇PLGA 微球体外药效学的影响 | 第37-46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材料 | 第37页 |
·实验仪器 | 第37-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PLGA 和HTCC-PLGA 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38页 |
·微球形貌观察、粒径分布和Zeta 电位的测定 | 第38页 |
·微球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8页 |
·载药率、包埋率的测定 | 第38页 |
·载药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测定 | 第38-39页 |
·载药微球的细胞毒性实验 | 第39页 |
·细胞杀伤效果的CLSM 表征 | 第39页 |
·细胞内PTX 含量测定 | 第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5页 |
·载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 第39-40页 |
·载药微球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40-41页 |
·载药微球药物装载与体外释药行为评价 | 第41-42页 |
·空白和PLGA,HTCC-PLGA 载药微球的细胞毒性 | 第42-43页 |
·细胞杀伤效果的CLSM 表征 | 第43-44页 |
·细胞内PTX 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不同粒径载紫杉醇PLGA 微球的制备、表征及体外药效学研究 | 第46-52页 |
·实验材料和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不同粒径PLGA 载药微球的制备 | 第46-47页 |
·微球形貌观察、粒径分布的测定 | 第47页 |
·载药率、包埋率的测定 | 第47页 |
·不同粒径载药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测定 | 第47页 |
·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细胞毒性评价 | 第47页 |
·细胞内PTX 含量测定 | 第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微球形貌观察及粒径分布 | 第47-48页 |
·载药率、包埋率的测定 | 第48-49页 |
·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 | 第49页 |
·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细胞毒性评价 | 第49-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