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9-1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9-10页 |
| 1.1. 实验动物 | 第9页 |
| 1.2. 药品及试剂 | 第9页 |
| 1.3. 器材 | 第9-10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0-13页 |
| 2.1. 玻璃体积血模型造模方法 | 第10页 |
| 2.2. 实验分组及给药过程 | 第10页 |
| 2.3. 意外情况及并发症 | 第10-11页 |
| 2.4. 标本的采集 | 第11页 |
| 2.5. 观察指标 | 第11-12页 |
| 2.6. 指标检测 | 第12页 |
| 2.7. 组织学送检 | 第12-13页 |
| 3. 统计学处理 | 第13-1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4-24页 |
| 1. 玻璃体积血的变化情况 | 第14页 |
| 2. 造模后玻璃体积血的分级 | 第14-15页 |
| 3. 玻璃体液化情况 | 第15-16页 |
| 4. 增殖膜分级 | 第16-17页 |
| 5. IL-6、TNF-α的含量测定 | 第17-21页 |
| 5.1. 4周时玻璃体IL-6、TNF-α的含量测定 | 第17-19页 |
| 5.2. 8周时玻璃体IL-6、TNF-α的含量测定 | 第19-21页 |
| 6. 病理组织学观察 | 第21-24页 |
| 6.1. 大体形态及光镜下病理形态 | 第21-22页 |
| 6.2. 电镜下病理形态 | 第22-24页 |
| 讨论 | 第24-35页 |
| 1. 散血明目片的立法组方依据及分析 | 第24-28页 |
| 1.1. 水、血、玻璃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 第24-25页 |
| 1.2.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第25-26页 |
| 1.3. 药物功用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第26-28页 |
| 2. 散血明目片的前期研究 | 第28页 |
| 2.1. 实验研究 | 第28页 |
| 2.2. 临床研究 | 第28页 |
| 3. 本实验对散血明目片治疗玻璃体积血作用机理的探究 | 第28-33页 |
| 3.1. 散血明目片可加速玻璃体液化 | 第29页 |
| 3.2. 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清除积血的主导作用 | 第29-30页 |
| 3.3. 散血明目片对玻璃体积血所致PVR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第30-33页 |
| 4. 散血明目片对视网膜的保护性作用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附录 | 第38-53页 |
| 散血明目片大鼠口服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 第38-53页 |
| 1.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 2.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 3.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4. 统计学处理 | 第41页 |
| 5. 结果及分析 | 第41-53页 |
| 附图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