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缩略语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52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节 盐胁迫对植物造成的伤害 | 第10-13页 |
一、 细胞器受损,功能破坏 | 第11页 |
二、 植物生长受到抑制 | 第11-12页 |
三、 光合速率降低,能耗增加 | 第12页 |
四、 盐分对酶类的直接伤害 | 第12页 |
五、 活性氧伤害 | 第12-13页 |
第二节 植物的耐盐机理 | 第13-26页 |
一、 植物对盐胁迫的形态适应 | 第13-15页 |
二、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理 | 第15-26页 |
第三节 植物耐盐性的遗传与耐盐育种 | 第26-32页 |
一、 耐盐性状遗传参数的筛选和应用 | 第26-28页 |
二、 植物耐盐育种 | 第28-32页 |
第四节 甜菜碱与植物耐盐基因工程 | 第32-43页 |
一、 甜菜碱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第33页 |
二、 盐胁迫下甜菜碱对植物的保护作用 | 第33-35页 |
三、 甜菜碱的生物合成途径 | 第35-38页 |
四、 甜菜碱基因工程与植物的耐盐性 | 第38-43页 |
第五节 番茄改良基因工程 | 第43-49页 |
一、 生物逆境抗性改良 | 第43-45页 |
二、 非生物逆境抗性改良 | 第45-46页 |
三、 耐贮藏性改良 | 第46-48页 |
四、 品质改良 | 第48-49页 |
五、 延缓叶片衰老的转基因研究 | 第49页 |
第六节 立题依据、研究目的、预期目标及技术路线 | 第49-5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52-6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52-53页 |
二、 实验方法 | 第53-66页 |
1、 细菌培养 | 第53-54页 |
2、 碱裂解法小量制备质粒 | 第54-55页 |
3、 农杆菌三亲交配 | 第55页 |
4、 农杆菌培养 | 第55-56页 |
5、 农杆菌转化番茄程序 | 第56页 |
6、 CTAB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 | 第56-57页 |
7、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 第57-58页 |
8、 转基因植株Southern检测 | 第58-63页 |
9、 转基因植株Northern杂交 | 第63-64页 |
10、 转基因植株BADH活性检测 | 第64-65页 |
11、 转基因植株耐盐性检测 | 第65-66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66-82页 |
第一节 ‘百丽春’番茄再生及转化系统的建立 | 第66-71页 |
一、 不同激素及组合对分化频率的影响 | 第66页 |
二、 不同外植体对分化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三、 农杆菌转化体系 | 第67-69页 |
四、 转基因植株的再生 | 第69-70页 |
五、 转基因植株的移栽及管理 | 第70-71页 |
第二节 T_0代转基因番茄的分子检测及耐盐性鉴定 | 第71-75页 |
一、 分子检测 | 第71-72页 |
二、 BADH活性鉴定 | 第72页 |
三、 耐盐性鉴定 | 第72-73页 |
四、 转基因番茄结实 | 第73页 |
五、 其他生理指标变化 | 第73-75页 |
第三节 T_1代转基因番茄遗传规律分析、分子检测及耐盐性鉴定 | 第75-80页 |
一、 遗传规律分析 | 第75-77页 |
二、 分子检测 | 第77-78页 |
三、 芽期耐盐性鉴定 | 第78-80页 |
四、 苗期耐盐性鉴定 | 第80页 |
第四节 双基因转化番茄的初步结果 | 第80-8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82-92页 |
一、 ‘百丽春’番茄再生系统 | 第82-83页 |
二、 转化程序优化和转化植株选择 | 第83-85页 |
三、 番茄的耐盐性及耐盐基因工程 | 第85-87页 |
四、 BADH基因与植物耐盐基因工程 | 第87-88页 |
五、 双基因转化对植物耐盐性的影响 | 第88-89页 |
六、 转化方法对外源基因拷贝数的影响 | 第89页 |
七、 外源基因遗传的稳定性 | 第89-90页 |
八、 结论 | 第90页 |
九、 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10页 |
发表文章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