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 第1-14页 |
1.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7页 |
1.2 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7-9页 |
1.2.1 共沉淀法 | 第7-8页 |
1.2.2 溶胶-凝胶法 | 第8页 |
1.2.3 有机配合物前驱体法(液相 | 第8页 |
1.2.4 硬脂酸法 | 第8-9页 |
1.3 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研究 | 第9-10页 |
1.3.1 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的发展 | 第9页 |
1.3.2 固相反应机理 | 第9-10页 |
1.3.3 室温和低热固相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10页 |
1.4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4页 |
2 实验部分 | 第14-18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14页 |
2.1.1 试剂 | 第14页 |
2.1.2 仪器与测试条件 | 第14页 |
2.2 混合前驱配合物的固相合成及纳米复合氧化物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制备 | 第14-18页 |
2.2.1 以草酸为配体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前驱配合物及相应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制备 | 第14-15页 |
2.2.2 以酒石酸为配体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前驱配合物及相应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制备 | 第15页 |
2.2.3 以乙二胺四乙酸为配体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前驱配合物及相应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制备 | 第15-16页 |
2.2.4 以丁二酸配体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前驱配合物及相应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制备 | 第16-17页 |
2.2.5 以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纳米复合氧化物的前驱配合物及相应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制备 | 第17-18页 |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8-51页 |
3.1五 种配体(草酸、酒石酸、丁二酸、乙二胺四乙酸、8-羟基喹啉)及其生成的相应混合前驱配合物的XRD分析 | 第18-22页 |
3.2五 种配体及其生成的相应混合前驱配合物的漫反射光谱分析 | 第22-25页 |
3.3 混合前驱配合物分子式的推断 | 第25-27页 |
3.4五 种配体及其相应混合前驱配合物的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35页 |
3.5 由五种酸(草酸、乙二胺四乙酸、酒石酸、丁二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合成的混合前驱物的热重、差热分析 | 第35-39页 |
3.5.1 混合前驱配合物的TG-DTA曲线分析 | 第35-39页 |
3.5.2 混合前驱配合物的热重、差热分析小节 | 第39页 |
3.6 纳米复合氧化物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XRD分析 | 第39-46页 |
3.6.1 以不同的有机配体制得的前驱配合物热分解(最低热分解温度时)得到的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XRD图谱分析 | 第39-42页 |
3.6.2 以相同的有机配体生成的前驱配合物在不同的热分解温度下制得的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XRD图谱分析 | 第42-46页 |
3.7 纳米复合氧化物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TEM分析 | 第46-50页 |
3.7.1 纳米复合氧化物LiCoO2、Li1-xNi1+xO2、LiMn2O4的粒径形状、大小 | 第46-47页 |
3.7.2 不同的配体对纳米复合氧化物LiCoO2、Li1-xNi1+xO2、LiMn2O4粒径的影响 | 第47-48页 |
3.7.3 不同的温度对纳米复合氧化物LiCoO2、Li1-xNi1+xO2、LiMn2O4粒径的影响 | 第48-50页 |
4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