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引言 | 第6-1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19页 |
1.1 材料 | 第11-13页 |
1.1.1 供试药剂 | 第11-12页 |
1.1.2 主要化学和生化试剂 | 第12页 |
1.1.3 试验用主要仪器 | 第12-13页 |
1.2 方法 | 第13-16页 |
1.2.1 根结线虫的采集、鉴定与繁殖 | 第13-14页 |
1.2.2 根结线虫各虫态的获得 | 第14-15页 |
1.2.3 室内测定方法的建立及不同地区根结线虫抗药性差异研究 | 第15-16页 |
1.3 生化机理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1 酶的提取 | 第16页 |
1.3.2 电泳 | 第16页 |
1.3.3 酶的染色 | 第16-17页 |
1.4 防治根结线虫药剂的研究 | 第17-19页 |
1.4.1 温室内小型盆栽试验药剂的筛选 | 第17-18页 |
1.4.2 大田药效试验 | 第18-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40页 |
2.1 蔬菜根结线虫寄主种类调查 | 第19-20页 |
2.2 四个不同用药水平地区根结线虫种的鉴定 | 第20-21页 |
2.2.1 四个地区根结线虫形态学特征 | 第20页 |
2.2.2 酯酶特征 | 第20-21页 |
2.3 药剂对四个不同用药水平地区根结线虫卵毒力的差异 | 第21-25页 |
2.3.1 药剂对各种群卵孵化的抑制作用 | 第21-24页 |
2.3.2 药剂对不同地区根结线虫卵的抑制作用比较 | 第24-25页 |
2.4 药剂对二龄幼虫(J_2)的击倒或抑制作用 | 第25-29页 |
2.4.1 药剂对各地区蔬菜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_2)毒力 | 第25-28页 |
2.4.2 各药剂对不同用药水平地区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_2)的毒力比较 | 第28-29页 |
2.5 室内黄瓜幼苗法 | 第29-33页 |
2.5.1 药剂对各种群的毒力 | 第29-32页 |
2.5.2 各药剂对不同用药水平地区毒力差异比较 | 第32-33页 |
2.6 不同地区蔬菜根结线虫雌虫体内可溶性蛋白及酶的差异比较 | 第33-35页 |
2.6.1 四个地区蔬菜根结线虫雌虫体内可溶性蛋白的比较 | 第33-34页 |
2.6.2 四个地区蔬菜根结线虫雌虫体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比较 | 第34-35页 |
2.6.3 四个地区蔬菜根结线虫雌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较 | 第35页 |
2.7 对蔬菜根结线虫有效药剂的筛选 | 第35-40页 |
2.7.1 室内小型盆栽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2.7.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第36-40页 |
3. 讨论 | 第40-44页 |
3.1 根结线虫的种类鉴定及分类依据 | 第40页 |
3.2 关于根结线虫的培养问题 | 第40-41页 |
3.3 杀线虫剂的生物测定方法 | 第41页 |
3.4 根结线虫的抗药性问题 | 第41-42页 |
3.5 田间杀线虫剂的减效因素 | 第42-44页 |
4.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7页 |
英文摘要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附录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