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高论治肝病之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 言 | 第7-8页 |
1. 博采众议,确立肝病三纲 | 第8-11页 |
1.1 学本《内经》,法宗仲景 | 第8-9页 |
1.2 旁采诸家,兼收并蓄 | 第9-10页 |
1.3 仿效叶氏,确立三纲 | 第10-11页 |
2. 病因病机,不出外感内伤 | 第11-23页 |
2.1 外感六淫,恣意为患 | 第11-16页 |
2.2 情志内伤,气机逆乱 | 第16-18页 |
2.3 精气血亏,不能涵木 | 第18-19页 |
2.4 饮食劳倦,耗损肝脾 | 第19-21页 |
2.5 痰饮瘀血,经气不利 | 第21-22页 |
2.6 阴阳失衡,脏腑传变 | 第22-23页 |
3. 辨证精当,详审阴阳虚实疑似 | 第23-27页 |
3.1 肝病最杂,三纲统之 | 第23-24页 |
3.2 调治肝病,重视脾胃 | 第24-25页 |
3.3 细揆病由,标本兼顾 | 第25-26页 |
3.4 精心慧思,谨察病机 | 第26-27页 |
4. 治法最广,立治肝三十法 | 第27-31页 |
4.1 疏畅条达,以治肝气 | 第27-28页 |
4.2 柔体济刚,以熄肝风 | 第28-29页 |
4.3 补虚泻实,以治肝火 | 第29-31页 |
5. 用药纯正,法取轻灵 | 第31-33页 |
5.1 用药平正,但求无过 | 第31页 |
5.2 疏肝理气,忌用柴胡 | 第31-32页 |
5.3 活血通络,善用旋复 | 第32页 |
5.4 熄风和阳,少用介石 | 第32-33页 |
6. 启迪后人,为肝病论治之圭臬 | 第33-36页 |
6.1 理法独擅,合古宜今 | 第33-34页 |
6.2 病从肝治,启迪后思 | 第34-36页 |
结 语 | 第36-37页 |
鸣 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