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CONTENTS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造纸废水的产生和特点 | 第11-12页 |
·造纸工业废水的定义 | 第11页 |
·造纸工业废水的产生和分类 | 第11-12页 |
·造纸工业废水的特点及成分 | 第12页 |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中国造纸工业发展概况 | 第12-13页 |
·中国造纸工业目前的污染状况 | 第13-14页 |
·再生纸工业发展的意义 | 第14页 |
·再生纸生产概况 | 第14-18页 |
·再生纸生产废水产生和分类 | 第14-16页 |
·再生纸制浆废水的水质特点 | 第16页 |
·再生纸制浆废水的处理工艺 | 第16-18页 |
·再生纸制浆废水的排放标准 | 第18页 |
·电催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 | 第18-24页 |
·电极材料的演变和发展 | 第19-20页 |
·电极材料分类 | 第20-21页 |
·掺硼金刚石墨电极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掺硼金刚石墨电极性质特点 | 第22-24页 |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主要工作 | 第24-25页 |
·本课题的创新性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内容 | 第26-33页 |
·实验试剂 | 第26页 |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26-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实验装置 | 第27-28页 |
·实验水样 | 第28页 |
·分析项目和检测方法 | 第28-31页 |
·实验的分析项目 | 第28-29页 |
·检测方法 | 第29-31页 |
·废水处理效率 | 第31页 |
·废水处理电流强度、电流密度 | 第31-32页 |
·废水处理比能耗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造纸废水模拟电解实验 | 第33-39页 |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单因素试验 | 第33页 |
·正交试验 | 第33页 |
·COD溶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电极对KHP的电催化特性 | 第34-37页 |
·电流强度对COD降解的影响 | 第34页 |
·电导率对COD的降解的影响 | 第34-35页 |
·电解时间对溶液中余氯的影响 | 第35-36页 |
·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正交试验 | 第37-38页 |
·Nb/BDD电催化氧化KHP机理分析 | 第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混凝法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 第39-48页 |
·造纸废水混凝处理的机理 | 第39-40页 |
·混凝机理概述 | 第40-41页 |
·压缩双电层作用 | 第40页 |
·吸附电中和作用 | 第40页 |
·吸附架桥作用 | 第40-41页 |
·网捕和卷扫作用 | 第41页 |
·混凝剂的种类 | 第41-42页 |
·试验最佳条件的确定 | 第42-45页 |
·试验步骤及方法 | 第42页 |
·混凝沉淀试验药剂选取、配比、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42-45页 |
·混凝沉淀后SS的去除效果分析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电催化造纸废水对生化性能改善电解试验研究 | 第48-56页 |
·废水样的水质特点 | 第48页 |
·电解装置对实际造纸废水的处理 | 第48-49页 |
·混凝预处理后电解造纸废水处理效果分析 | 第49-51页 |
·实验方法 | 第4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电催化降解造纸废水的能耗 | 第50-51页 |
·造纸废水的电解法和活性污泥法处理研究 | 第51-55页 |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造纸废水混凝后出水的生化试验 | 第51-53页 |
·废水经电解后出水的生化试验 | 第53-54页 |
·Nb/BDD对造纸废水生化性能的改善情况的分析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