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5页 |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页 |
| 第一章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 | 第9-13页 |
| 一、 货币政策工具的分类 | 第9-10页 |
| 二、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第10-12页 |
| (一) 存款准备金政策 | 第10-11页 |
| (二) 公开市场业务 | 第11页 |
| (三) 再贴现政策 | 第11-12页 |
| 三、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传导机制 | 第12-13页 |
| (一) 资产组合调整效应 | 第12-13页 |
| (二) 资源分配效应 | 第13页 |
| (三) 合理预期效应 | 第13页 |
| 第二章 我国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入与改造 | 第13-19页 |
| 一、 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引入与改造 | 第13-16页 |
| (一) 我国1998年以前的存款准备金政策 | 第13-14页 |
| (二) 1998年对存款准备金制度的改革 | 第14-15页 |
| (三) 对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 第15-16页 |
| 二、 公开市场业务的引入与改造 | 第16-18页 |
| (一) 外汇公开市场操作的尝试 | 第16-17页 |
| (二) 融资券公开市场操作的拓展 | 第17页 |
| (三) 国债公开市场业务的推进 | 第17-18页 |
| 三、 再贴现政策的引入与改造 | 第18-19页 |
| (一) 我国再贴现政策的引入 | 第18页 |
| (二) 我国再贴现政策的改造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金融市场条件及其目前存在的缺陷 | 第19-28页 |
| 一、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与金融市场条件 | 第19-22页 |
| (一) 利率市场化 | 第19-20页 |
| (二) 规范的同业拆借市场 | 第20-21页 |
| (三) 一定规模的国债市场 | 第21-22页 |
| (四) 发达的票据市场 | 第22页 |
| 二、 我国利率管理体制的改革及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 三、 我国的同业拆借市场及其缺陷 | 第24-26页 |
| 四、 我国的国债市场及其缺陷 | 第26-27页 |
| 五、 我国的票据市场及其缺陷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完善 | 第28-32页 |
| 一、 利率体制改革 | 第28页 |
| 二、 同业拆借市场的完善 | 第28-30页 |
| 三、 国债市场的完善 | 第30页 |
| 四、 票据市场的完善 | 第30-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