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草根文化符号的审美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切入角度:草根文化的考察维度 | 第14-23页 |
一、草根文化审美符号的研究范围 | 第14-17页 |
(一) 草根群体的界定 | 第15-16页 |
(二) 近似概念的区分 | 第16-17页 |
二、草根文化符号能指的考察维度 | 第17-20页 |
(一) 时间特征 | 第18-19页 |
(二) 空间特征 | 第19-20页 |
三、草根文化符号所指的考察维度 | 第20-23页 |
(一) 质的划分 | 第20-21页 |
(二) 量的划分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能指分析:草根文化的时空形式 | 第23-32页 |
一、剧场空间的草根文化符号 | 第23-26页 |
(一) 传统曲艺的人场与钱场 | 第23-25页 |
(二) 草根文化的“滑稽”符号 | 第25-26页 |
二、荧幕空间的草根文化符号 | 第26-28页 |
(一) 电视选秀的高峰体验 | 第26-27页 |
(二) 草根文化的“伪崇高”符号 | 第27-28页 |
三、赛博空间的草根文化符号 | 第28-32页 |
(一) 虚拟身份的话语权实践 | 第29-31页 |
(二) 草根文化的“怪诞”符号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所指研究:草根文化的基本意涵 | 第32-42页 |
一、生命力:草根文化力的集中显现 | 第32-35页 |
(一) 草根文化的创新力 | 第32-33页 |
(二) 草根文化的反抗力 | 第33-35页 |
二、原生性:草根个体生命力的呈现 | 第35-39页 |
(一) 原生性的创造力 | 第36-37页 |
(二) 原生性对抗碎片化 | 第37-39页 |
三、民族性:草根集体生命力的呈现 | 第39-42页 |
(一) 民族性的发展力 | 第39-40页 |
(二) 民族性对抗后殖民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