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T-Kernel系统移植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论文结构 | 第13-14页 |
第2章 体系结构与硬件平台 | 第14-21页 |
·ARM体系结构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特征 | 第14-15页 |
·发展历史 | 第14页 |
·技术特征 | 第14-15页 |
·ARM体系的处理器内核 | 第15-17页 |
·ARM处理器的工作状态 | 第15-16页 |
·处理器模式 | 第16-17页 |
·ARM存储器接口及存储器层次 | 第17-19页 |
·存储器层次简介 | 第17页 |
·MMU | 第17-18页 |
·S3C2410处理器的存储映射 | 第18-19页 |
·S3C2410硬件平台 | 第19-20页 |
·开发板特性及资源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T-Kernel | 第21-42页 |
·T-Kernel概要 | 第21-25页 |
·T-Kernel的核心对象和动态资源管理 | 第21-23页 |
·T-Kernel的内存管理 | 第23-25页 |
·T-Kernel的任务状态和调度规则 | 第25-30页 |
·T-Kernel的任务状态 | 第25-28页 |
·T-Kernel的调度规则 | 第28-30页 |
·优先级反转问题及任务调度改进 | 第30-41页 |
·目前优先级反转的解决方法 | 第31-33页 |
·改进的优先级继承协议 | 第33-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开发环境的设计与建立 | 第42-47页 |
·主机系统的硬件配置及操作系统 | 第42页 |
·搭建开发环境 | 第42-46页 |
·安装交叉编译环境 | 第42-44页 |
·串口控制台工具 | 第44-45页 |
·构建TFTP服务器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5章 T-Monitor的设计与实现 | 第47-56页 |
·T-Monitor规范 | 第47-49页 |
·T-Monitor规范概述 | 第47-49页 |
·T-Monitor实现 | 第49-55页 |
·U-Boot代码结构 | 第49-50页 |
·U-Boot执行流程 | 第50-51页 |
·U-Boot移植 | 第51-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6章 T-Kernel移植 | 第56-76页 |
·构建T-Kernel | 第56-64页 |
·代码准备 | 第57页 |
·针对开发板的T-Kernel设计 | 第57-63页 |
·构建函数库 | 第63页 |
·构建内核 | 第63页 |
·构建配置文件 | 第63-64页 |
·向开发板写入T-Kernel | 第64页 |
·T-Kernel启动过程 | 第64-70页 |
·复位处理和T-Monitor启动处理 | 第65-66页 |
·系统启动信息 | 第66页 |
·T-Kernel/OS初始化序列 | 第66-69页 |
·初始任务的启动过程 | 第69-70页 |
·中断处理程序 | 第70-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