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导言 | 第9-14页 |
一、 选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 讨论范围界定 | 第12页 |
四、 研究方法描述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与上市公司要约收购分析逻辑之契合 | 第14-24页 |
第一节 法律经济学的历史沿革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法律经济学与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之契合 | 第16-24页 |
一、法律经济学与要约收购价值理念之契合 | 第17-19页 |
二、法律经济学与要约收购基本理论之契合 | 第19-21页 |
三、法律经济学与要约收购研究方法之契合 | 第21-24页 |
第二章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之界定 | 第24-30页 |
第一节 上市公司并购、收购与要约收购之异同 | 第24-27页 |
第二节 要约收购与协议收购之区分 | 第27-30页 |
第三章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规范之法律经济学解析 | 第30-43页 |
第一节 大股东持股披露规则的法律经济学解析 | 第31-34页 |
第二节 要约收购“台阶规则”的法律经济学解析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要约收购强制收购义务的法律经济学解析 | 第36-38页 |
第四节 要约收购价格从高规则的法律经济学解析 | 第38-40页 |
第五节 异议股东的股份回购请求权的法律经济学解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上市公司要约收购中反收购措施之法律经济学分析 | 第43-56页 |
第一节 反收购措施之成本-收益分析 | 第44-47页 |
一、预防类反收购措施之成本分析 | 第44-45页 |
二、防御类反收购措施之成本分析 | 第45-46页 |
三、反收购措施的收益分析 | 第46-47页 |
四、预防类反收购措施与防御类反收购措施之比较 | 第47页 |
第二节 反收购措施之效率分析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反收购措施之博弈分析 | 第49-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9页 |
一、 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 第56-57页 |
二、 建立股价评估机制 | 第57-58页 |
三、 明确规制反收购措施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