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10页 |
·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备纳米ZRO_2/Y_2O_3涂层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等离子喷涂特点 | 第11-15页 |
·等离子弧的特点 | 第11-12页 |
·等离子喷涂原理 | 第12-13页 |
·等离子喷涂的主要特点 | 第13页 |
·涂层的形成 | 第13-14页 |
·涂层粒子与基体的结合机制 | 第14-15页 |
·等离子喷涂与几种热喷涂技术对比 | 第15页 |
·氧化锆的相变特点 | 第15-17页 |
·传统等离子喷涂用纳米氧化锆粉体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沉淀法 | 第17-18页 |
·胶体法 | 第18页 |
·喷雾热分解法 | 第18-19页 |
·液相等离子喷涂的提出及其特点 | 第19-23页 |
·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各纳米氧化锆涂层的优越性 | 第19-20页 |
·前驱体液滴在焰流中的变化过程 | 第20-21页 |
·液相等离子喷涂制备纳米氧化锆涂层的沉积机理 | 第21-23页 |
第2章 实验方案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3-30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页 |
·氢氧化锆前驱体的制备 | 第23-25页 |
·前驱体的表征与测试方法 | 第25页 |
·纳米氧化锆涂层的制备 | 第25-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实验设备(仪器) | 第26页 |
·涂层的制备过程 | 第26-27页 |
·液相等离子喷涂工艺参数的确定原则 | 第27-30页 |
第3章 液相等离子喷涂前驱体的制备 | 第30-41页 |
·引言 | 第30页 |
·前驱体的形成 | 第30-31页 |
·沉淀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 第31-33页 |
·过氧化氢的添加对前驱体的影响 | 第33-34页 |
·前驱体的固含量以及固化后显微结构的分析 | 第34-35页 |
·前驱体的固含量 | 第34页 |
·前驱体固化后结构的分析 | 第34-35页 |
·热重-差热分析(TG-DSC) | 第35-36页 |
·前驱体对液相等离子喷涂适应性探讨 | 第36-40页 |
·表面活性剂对前驱体胶团直径的影响 | 第38-39页 |
·沉淀反应pH对胶团直径的影响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液相等离子喷涂纳米ZRO_2/Y_2O_3涂层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60页 |
·涂层的制备过程 | 第41-43页 |
·纳米氧化锆涂层的制备 | 第41-43页 |
·工艺参数的选定 | 第43页 |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 第43-45页 |
·X射线衍射测试(XRD) | 第43-44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 第44页 |
·显微硬度的测定 | 第44页 |
·EDS能谱分析 | 第44页 |
·抗热震性测定 | 第44页 |
·涂层孔隙率测定 | 第44页 |
·涂层结合强度的测定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8页 |
·纳米ZrO_2/Y_2O_3涂层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5-46页 |
·涂层多孔结构的形成机理探讨 | 第46-47页 |
·纳米ZrO_2/Y_2O_3涂层的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47-49页 |
·涂层的(EDS)能谱分析 | 第49页 |
·工艺参数对液相等离子喷涂ZrO_2/Y_2O_3涂层结构的影响 | 第49-55页 |
·溶液雾化工艺对涂层成形的影响 | 第49-51页 |
·喷涂距离对纳米ZrO_2/Y_2O_3涂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前驱体浓度对涂层晶型相结构的影响 | 第52-53页 |
·水溶剂中乙醇的体积比对涂层晶型结构的影响 | 第53-54页 |
·后续热处理对涂结构的影响 | 第54-55页 |
·纳米ZrO_2/Y_2O_3涂层的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涂层的显微硬度分析 | 第55-56页 |
·涂层的抗热震性能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总结 | 第60-63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不足之处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