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1页 |
·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 | 第10页 |
·聚合物材料性能特点 | 第10-12页 |
·聚丙烯(PP)增强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PP材料化学改性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PP材料物理改性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2章 试验原料、设备和仪器 | 第21-29页 |
·试验原料 | 第21-27页 |
·白云母微粉 | 第21-22页 |
·硅灰石微粉 | 第22-23页 |
·偶联剂 | 第23-25页 |
·聚丙烯(PP) | 第25页 |
·聚烯烃弹性体(POE) | 第25-26页 |
·PP马来酸酐接枝物(PP-g-MAH) | 第26页 |
·助剂 | 第26-27页 |
·主要试验设备与仪器 | 第27-29页 |
·微粉制备设备 | 第27页 |
·粉体改性与塑料改性试验设备 | 第27页 |
·测试仪器 | 第27-29页 |
第3章 试验与测试方法 | 第29-34页 |
·矿物微粉表面改性 | 第29-31页 |
·表面改性的预评价方法 | 第29-30页 |
·硬脂酸改性微粉工艺 | 第30页 |
·钛酸酯改性矿物微粉工艺 | 第30-31页 |
·硅烷改性矿物微粉工艺 | 第31页 |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31-32页 |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 第32-34页 |
·复合材料的性能测试 | 第32-33页 |
·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33-34页 |
第4章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34-82页 |
·硅灰石改性效果评价 | 第34-37页 |
·高速搅拌机改性 | 第34-36页 |
·气流粉碎机改性 | 第36页 |
·硬脂酸改性方式的选择 | 第36-37页 |
·硅烷改性硅灰石试验 | 第37-40页 |
·硅烷用量单因素试验 | 第37-38页 |
·硅烷改性时间单因素试验 | 第38-40页 |
·钛酸酯改性硅灰石试验 | 第40-43页 |
·钛酸酯用量单因素试验 | 第40-41页 |
·钛酸酯用量对PP/硅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硅灰石改性偶联剂的选择 | 第43-47页 |
·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偶联剂种类对PP/硅灰石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白云母粉改性效果评价 | 第47-56页 |
·硬脂酸对白云母的改性 | 第47-48页 |
·硅烷偶联剂对白云母的改性 | 第48-50页 |
·钛酸酯改性云母 | 第50-52页 |
·云母改性的偶联剂的选择 | 第52-54页 |
·偶联剂对云母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各种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56-82页 |
·正交试验 | 第56-66页 |
·云母硅灰石用量单因素试验 | 第66-70页 |
·云母的粒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0-73页 |
·硅灰石粒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73-77页 |
·POE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 第77-82页 |
第5章 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结构 | 第82-86页 |
·云母/硅灰石含量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影响 | 第82-83页 |
·云母粒度对复合材料断面微观形貌影响 | 第83-84页 |
·硅灰石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影响 | 第84页 |
·POE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影响 | 第84-86页 |
第6章 复合材料结晶及熔融行为分析 | 第86-91页 |
·复合材料的结晶行为 | 第86-89页 |
·矿物微粉填量对聚丙烯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87-88页 |
·云母的粒度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88页 |
·硅灰石粒度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88页 |
·POE用量对PP非等温结晶行为的影响 | 第88-89页 |
·复合材料的熔融行为 | 第89-91页 |
第7章 复合材料增韧机理探讨 | 第91-96页 |
·无机粒子增韧增强机理 | 第91-92页 |
·弹性体增韧机理 | 第92-93页 |
·多重银纹理论 | 第92-93页 |
·剪切屈服理论 | 第93页 |
·剪切屈服一银纹化理论 | 第93页 |
·空洞化理论 | 第93页 |
·白云母、硅灰石、POE增强增韧PP复合材料机理初探 | 第93-96页 |
第8章 总结 | 第96-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研项目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