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本文中所用的名词简称表 | 第7-8页 |
本文中所用的测试仪器情况 | 第8-11页 |
第一章前言 | 第11-31页 |
·概述 | 第11-15页 |
·纳米科技的产生 | 第11页 |
·纳米材料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2-15页 |
·纳米材料的概念 | 第12-14页 |
·纳米材料的性质 | 第14-15页 |
·稀土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 第15-18页 |
·稀土纳米材料概述 | 第15-16页 |
·稀土发光材料的分类 | 第16页 |
·纳米稀土发光材料的光学性能 | 第16-17页 |
·稀土上转换材料及其发光机制 | 第17-18页 |
·纳米材料合成方法介绍 | 第18-23页 |
·制备纳米材料的基本方法 | 第18页 |
·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典型方法 | 第18-23页 |
·气相法 | 第19页 |
·模板法 | 第19-21页 |
·水热法 | 第21-23页 |
·纳米材料常用的表征方法及其性能测试手段 | 第23-25页 |
·X-射线粉末衍射谱 | 第23页 |
·能谱分析(EDS) | 第23-24页 |
·电子显微分析方法 | 第24页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 第24-25页 |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 第25页 |
·光致发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y,PL) | 第25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1页 |
第二章水热法制备碲化银纳米管 | 第31-44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页 |
·实验所需试剂 | 第32页 |
·碲化银纳米管的水热合成 | 第32页 |
·样品测试与表征 | 第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样品的成分分析 | 第32-33页 |
·样品的形貌分析 | 第33-35页 |
·样品的相变过程分析 | 第35页 |
·样品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35-38页 |
·碲化银纳米管的的生长机制探讨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第三章蒲公英状Sn@[In(OH)3纳米棒]核壳微球的合成 | 第44-54页 |
·引言 | 第44-45页 |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实验所需药品 | 第45-46页 |
·样品的合成实验 | 第46页 |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 | 第46页 |
·结果及讨论 | 第46-50页 |
·样品的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样品的形貌表征及分析 | 第47-49页 |
·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的表征及分析 | 第49-50页 |
·可能的生长机理探讨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四章掺杂稀土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 第54-74页 |
·S 掺杂的Y_2O_3: Eu~(3+)纳米带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能的研究 | 第54-65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6页 |
·实验所需药品试剂 | 第55页 |
·样品的合成实验 | 第55页 |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 | 第55-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样品的成分分析 | 第56页 |
·样品的形貌与结构表征 | 第56-61页 |
·样品的发光光谱分析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稀土掺杂氟化物发光材料的形貌可控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 第65-74页 |
·引言 | 第65-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70页 |
·实验所需药品 | 第66页 |
·样品的合成实验 | 第66页 |
·样品的测试和表征 | 第66-6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第74-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