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语表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三、研究内容 | 第14页 |
四、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浦东新区2002~2007年人口状况 | 第15-19页 |
一、数据和方法 | 第15页 |
(一) 资料来源 | 第15页 |
(二) 分析指标 | 第15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15-18页 |
(一) 人口概述 | 第15-16页 |
(二) 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 第16页 |
(三) 人口构成金字塔 | 第16-17页 |
(四) 人口负担系数 | 第17-18页 |
三、讨论和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部分 浦东新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水平 | 第19-51页 |
一、数据和方法 | 第19-22页 |
(一) 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 第19-20页 |
1、死亡资料的来源 | 第19-20页 |
2、肿瘤发病资料来源 | 第20页 |
(二) 分析指标 | 第20-22页 |
1、死亡水平指标 | 第20-21页 |
2、死因统计指标 | 第21-22页 |
3、发病水平指标 | 第22页 |
(三)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2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22-49页 |
(一) 浦东新区死亡水平 | 第22-24页 |
1、死亡基本指标 | 第22-23页 |
2、粗死亡率与标化死亡率 | 第23页 |
3、性别、年龄别死亡率 | 第23-24页 |
(二) 发病死亡顺位 | 第24-33页 |
1、全死因顺位 | 第24-25页 |
2、恶性肿瘤死因顺位 | 第25-27页 |
3、恶性肿瘤发病顺位 | 第27-31页 |
4、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 | 第31-33页 |
(三) 主要癌别死亡专率及标化率 | 第33-36页 |
1、主要癌别死亡专率 | 第33-35页 |
2、主要癌别标化死亡率 | 第35-36页 |
(四) 主要癌别发病专率及标化率 | 第36-41页 |
1、主要癌别发病专率 | 第36-37页 |
2、主要癌别发病标化率 | 第37-38页 |
3、主要癌别0—64岁累积发病率 | 第38-39页 |
4、主要癌别0—74岁累积发病率 | 第39-40页 |
5、2002年浦东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发病率与全国、世界比较 | 第40页 |
6、2002年各癌别与全球水平比较 | 第40-41页 |
(五) 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年龄 | 第41-43页 |
1、全死因与恶性肿瘤比较 | 第41-42页 |
2、各癌别发病、死亡年龄 | 第42-43页 |
(六) 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和年龄别发病率 | 第43-49页 |
1、男性各主要癌别年龄别死亡率 | 第43-44页 |
2、女性各主要癌别年龄别死亡率 | 第44-45页 |
3、男性各主要癌别年龄别发病率 | 第45-46页 |
4、女性各主要癌别年龄别发病率 | 第46-49页 |
三、讨论和小结 | 第49-51页 |
第三部分 恶性肿瘤减寿水平 | 第51-69页 |
一、数据和方法 | 第51-52页 |
(一) 资料来源和收集方法 | 第51页 |
(二) 分析指标 | 第51-5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52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52-67页 |
(一) 去恶性肿瘤期望寿命 | 第52-53页 |
(二)、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 第53-60页 |
1、肿瘤顺位 | 第53-58页 |
2、各主要癌别减寿年数 | 第58-60页 |
(三) 各主要癌别DALY | 第60-67页 |
1、各主要癌别死亡损失生命年(YLL) | 第60-61页 |
2、各主要癌别YLL率 | 第61-62页 |
3、各主要癌别伤残损失生命年(YLD) | 第62-63页 |
4、各主要癌别YLD率 | 第63-64页 |
5、各主要癌别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 | 第64-65页 |
6、各主要癌别DALY率 | 第65-66页 |
7、YLL占DALY的构成 | 第66-67页 |
8、男性各癌别年龄组DALY的构成 | 第67页 |
9、女性各癌别年龄组DALY的构成 | 第67页 |
三、讨论和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部分 恶性肿瘤间接经济负担 | 第69-73页 |
一、数据和方法 | 第69页 |
1、资料来源 | 第69页 |
2、研究方法 | 第69页 |
二、研究结果 | 第69-71页 |
1、各癌别间接经济负担及占浦东新区当年增加值百分比 | 第69-70页 |
2、男性各癌别间接经济负担年龄组构成 | 第70页 |
3、女性各癌别间接经济负担年龄组构成 | 第70-71页 |
三、讨论和小结 | 第71-73页 |
第五部分 各评价指标比较 | 第73-75页 |
一、死亡率或死因位次、发病率 | 第73页 |
二、去死因寿命表 | 第73页 |
三、潜在减寿年数 | 第73页 |
四、DALY | 第73-74页 |
五、疾病间接经济负担 | 第74页 |
六、指标使用注意事项 | 第74-75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政策建议 | 第76-79页 |
一、继续加强恶性肿瘤监测工作 | 第76页 |
二、加强恶性肿瘤监测信息的利用 | 第76页 |
三、针对浦东新区的恶性肿瘤状况,制定相应的三级预防控制措施 | 第76-79页 |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综述:我国疾病监测现况 | 第82-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93-94页 |
附表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