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1 绪论 | 第13-43页 |
·高原环境的特点与无症状反应高度 | 第13-17页 |
·高原环境的自然特点 | 第13-16页 |
·无症状反应高度 | 第16-17页 |
·人体热舒适研究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8-23页 |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23-26页 |
·低气压环境下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6-32页 |
·航空航天领域 | 第26-29页 |
·高原反应与高原疾病 | 第29-31页 |
·低气压环境中人体与周围环境的热交换研究 | 第31-32页 |
·低氧环境中人体舒适温度的研究 | 第32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2-33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33-34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34-43页 |
2 低气压环境人体热舒适研究的生理学基础 | 第43-53页 |
·人体的温度感受系统 | 第43页 |
·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 | 第43-44页 |
·低气压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变化及生理指标 | 第44-52页 |
·低气压环境中人体生理变化 | 第45-48页 |
·人体的生理指标 | 第48-52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52-53页 |
3 低气压条件下人体热平衡理论研究 | 第53-74页 |
·传热模型 | 第53-54页 |
·Fanger稳态模型 | 第53-54页 |
·Gagge二节点瞬态模型 | 第54页 |
·常压下人体的热平衡及热舒适方程 | 第54-60页 |
·通过衣服的显热交换 | 第55-56页 |
·呼吸显热量 | 第56页 |
·呼吸潜热损失 | 第56-57页 |
·皮肤蒸发热损失 | 第57-58页 |
·人体能量代谢 | 第58-59页 |
·人体做功 | 第59页 |
·热舒适方程与PMV-PPD指标 | 第59-60页 |
·低气压条件下人体热平衡 | 第60-67页 |
·通过衣服显热交换 | 第61-63页 |
·蒸发散热 | 第63-64页 |
·呼吸显热量 | 第64-66页 |
·呼吸潜热量 | 第66页 |
·能量代谢 | 第66-67页 |
·低气压条件下热舒适影响因素分析 | 第67-70页 |
·大气压力 | 第67页 |
·空气温度 | 第67-68页 |
·相对湿度 | 第68页 |
·风速 | 第68-69页 |
·平均辐射温度 | 第69页 |
·能量代谢率 | 第69页 |
·服装作用 | 第69-70页 |
·PMV指标在低气压环境中适用性分析 | 第70-71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4 低气压条件下人体热舒适实验研究 | 第74-102页 |
·实验目的 | 第74页 |
·实验系统 | 第74-76页 |
·实验测量参数及测试仪器 | 第76-78页 |
·实验设计 | 第78-82页 |
·受试者选择与培训 | 第78-79页 |
·实验方案 | 第79-81页 |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 第81页 |
·服装热阻与人体代谢率的确定 | 第81-82页 |
·实验过程 | 第82页 |
·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 第82-8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84-96页 |
·正交试验的结果及分析 | 第84-86页 |
·大气压力对人体平均热感觉影响 | 第86-90页 |
·低气压环境中其他因素对人体平均热感觉的影响 | 第90-95页 |
·不同大气压力下人体平均热感觉投票MTS与PMV的对比分析 | 第95-96页 |
·低气压下生理指标的变化 | 第96-100页 |
·低气压环境对受试者心率影响的分析 | 第96-98页 |
·低气压环境对受试者血压影响的分析 | 第98-99页 |
·低气压环境对受试者体温影响的分析 | 第99-100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5 低气压环境中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02-108页 |
·量纲与单位 | 第102-103页 |
·无量量纲 | 第103页 |
·量纲和谐原理 | 第103-104页 |
·低气压环境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04-107页 |
·量纲分析法 | 第104-105页 |
·低气压环境人体热感觉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05-107页 |
本章参考文献 | 第107-108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108-111页 |
·结论 | 第108-110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10-111页 |
致谢 | 第111-112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112-113页 |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及论著 | 第112-113页 |
博士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