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构建与发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引言第12-21页
   ·选题的原由第12-13页
   ·本文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13页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3-14页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第14-18页
     ·民俗学及民俗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综述第14-15页
     ·民俗旅游开发理论研究综述第15-16页
     ·旅游圈理论研究综述第16-18页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第18-19页
     ·研究方法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9页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2章 构建大东北民俗旅游圈的必要性分析第21-25页
   ·外部竞争的压力分析第21页
   ·自身发展的要求分析第21-25页
     ·东北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发展第三产业的必要性分析第21-22页
     ·东北地区第三产业建设中发展旅游产业必要性分析第22-23页
     ·东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以民俗旅游为突破口的必要性分析第23-24页
     ·东北地区发展民俗旅游顺应"大旅游"理念的必要性分析第24-25页
第3章 构建大东北民俗旅游圈的可能性分析第25-34页
     ·基于国标的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25-29页
     ·民俗旅游资源统计第25-27页
     ·大东北旅游圈民俗旅游资源结构评价第27-28页
     ·资源区域整合可能性分析第28-29页
   ·东北地区四大文化民俗旅游资源专项分析第29-31页
     ·渔猎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29页
     ·游牧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29-30页
     ·农业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30页
     ·都市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30-31页
   ·东北地区旅游硬件环境分析第31-32页
     ·交通基础现状分析第31-32页
     ·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第32页
   ·旅游合作历程与现状分析第32-34页
     ·摸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第32页
     ·推进拓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第32页
     ·一体化进程阶段:21世纪第32-34页
第4章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总体形象设计第34-41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民俗旅游形象现状分析第34-36页
     ·旅游圈内旅游形象认知现状分析第34页
     ·国内旅游形象认知现状分析第34-35页
     ·国际旅游形象认知现状分析第35-36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总体旅游形象设计第36-37页
     ·本底文化要素分析第36页
     ·总体旅游形象设计第36-37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品牌形象规划第37-41页
     ·理念形象识别系统规划设计第37-38页
     ·行为形象识别系统规划设计第38-39页
     ·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划设计第39-41页
第5章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总体布局研究第41-50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空间结构布局的原则第41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三层次空间结构构建第41-45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的构建第42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的构建第42-43页
     ·农耕文化旅游发展区的构建第43-44页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的构建第44-45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三层次结构关系分析第45-48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微观层次结构需要说明的问题第48-50页
     ·呼伦贝尔盟内两大文化发展区交汇问题第48页
     ·呼伦贝尔盟内鄂温克族民俗类型问题第48-50页
第6章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构建与发展研究第50-61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空间范围第50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内部结构第50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发展战略第50-51页
     ·凸显主题形象第50-51页
     ·分季节市场开拓第51页
     ·强调差异第51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功能定位第51-52页
     ·森林狩猎文化展示第51页
     ·游猎与驯鹿文化展示第51-52页
     ·传统竞技民俗展示第52页
     ·河流渔猎文化展示第52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52-57页
     ·主体民俗旅游资源概述第52-54页
     ·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分析第54页
     ·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分析第54-56页
     ·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第56-57页
   ·渔猎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第57-61页
     ·原生开发第57-58页
     ·体验开发第58-59页
     ·差异开发第59-61页
第7章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构建与发展研究第61-71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空间范围第61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内部结构第61-62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发展战略第62-63页
     ·扩展旅游产品层次第62页
     ·与草原环境相协调第62页
     ·强调与周边地区的联合开发第62-63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功能定位第63页
     ·游牧文化体验第63页
     ·蒙古族文化展示第63页
     ·鄂温克族游牧文化展示第63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63-66页
     ·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分析第63-64页
     ·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对比分析第64-65页
     ·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第65-66页
   ·游牧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第66-71页
     ·重点开发第66-67页
     ·专项开发第67-68页
     ·优势开发第68-71页
第8章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构建与发展研究第71-80页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空间范围第71页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内部结构第71-72页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发展战略第72页
     ·动静结合第72页
     ·古今有别第72页
     ·内外结合第72页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功能定位第72-73页
     ·朝鲜族民俗文化展示第72页
     ·满族民俗文化系统展示第72-73页
     ·东北物产民俗展示第73页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第73-75页
     ·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分析第73-74页
     ·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分析第74-75页
     ·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第75页
   ·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第75-80页
     ·环线开发第75-76页
     ·主题开发第76-78页
     ·整合开发第78-80页
第9章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构建与发展研究第80-89页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空间范围第80页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内部结构第80-81页
     ·发展背景第80页
     ·发展思路第80-81页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发展战略第81-82页
     ·突出城市个性第81页
     ·不断完善旅游功能第81页
     ·改善配套基础设施第81页
     ·加强城市间旅游沟通与协作第81-82页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功能定位第82页
     ·现代城市民俗自身旅游属性第82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组织纽带第82页
     ·大东北旅游圈主要的游客服务中心第82页
   ·都市文化旅游发展区民俗旅游资源分析第82-85页
     ·主体民俗旅游资源结构分析第82-84页
     ·民俗旅游资源分布分析第84页
     ·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分析第84-85页
   ·都市文化发展区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第85-89页
     ·"点—轴—带"开发第85-86页
     ·特色开发第86-88页
     ·联合开发第88-89页
第10章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保障体系构建研究第89-92页
   ·东北民俗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开发结合第89-90页
   ·旅游交通体系整合、合理利用民用交通第90-91页
   ·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与整体提升第91-92页
第11章 结论第92-94页
   ·研究结论第92-93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三层次的空间结构布局第92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总体旅游形象设计第92页
     ·大东北民俗旅游圈内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第92-93页
   ·研究不足第93-94页
参考文献第94-98页
致谢第98-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社区居民感知与态度的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研究--以德夯苗寨为例
下一篇:区域旅游发展中“焦作模式”的探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