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世界范围内的水资源危机 | 第11-12页 |
·我国水资源概况 | 第12-13页 |
·水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 第12页 |
·水资源分布不均 | 第12页 |
·我国水资源污染严重 | 第12-13页 |
·水资源的主要污染类型及特点 | 第13-15页 |
·污染类型 | 第13-14页 |
·重金属的污染现状及危害性 | 第14-15页 |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15-21页 |
·化学处理法 | 第15-19页 |
·化学沉淀法 | 第15-17页 |
·重金属离子捕集剂法 | 第17-18页 |
·电化学法 | 第18-19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9-20页 |
·生物处理法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层状硅酸盐矿物吸附剂 | 第21-31页 |
·硅酸盐矿物吸附剂 | 第21-22页 |
·层状硅酸盐矿物吸附剂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不带层电荷的层状硅酸盐矿物吸附剂 | 第23-25页 |
·滑石做吸附剂的可能性 | 第25-29页 |
·滑石的矿物学特性及用途 | 第25-26页 |
·滑石作吸附剂处理重金属的理论依据 | 第26-29页 |
·液相吸附理论 | 第26-27页 |
·滑石表面的活性官能团 | 第27-29页 |
·滑石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 | 第29页 |
·本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实验方法、原料及设备 | 第31-34页 |
·实验原料 | 第31页 |
·实验设备 | 第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3页 |
·吸附剂和吸附质的制备 | 第31页 |
·动态吸附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去除率 | 第32页 |
·吸附等温线及其计算方法 | 第32-33页 |
·测试方法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滑石粉的表征 | 第34-37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页 |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34-35页 |
·粒度及比表面积测定 | 第35页 |
·化学成分分析 | 第35页 |
·小节 | 第35-37页 |
第五章 滑石粉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研究 | 第37-57页 |
·滑石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37-40页 |
·实验条件 | 第3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0-43页 |
·实验条件 | 第4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3页 |
·溶液pH 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3-47页 |
·实验条件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7页 |
·吸附温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 | 第47-49页 |
·实验条件 | 第4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滑石对Cu~(2+)、Pb~(2+)、Cd~(2+)的吸附等温线. | 第49-53页 |
·吸附等温线 | 第49-51页 |
·Langmuir 和Freundlich 吸附等温线 | 第51-53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 | 第53-54页 |
·吸附Pb~(2+)、Cd~(2+)的滑石衍射分析 | 第53页 |
·吸附Cu~(2+)的滑石粉 | 第53-54页 |
·傅立叶变化红外光谱分析 | 第54-56页 |
·吸附Pb~(2+)、Cd~(2+)的滑石粉 | 第54-55页 |
·吸附Cu~(2+)的滑石粉 | 第55-56页 |
·小节 | 第56-5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滑石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初探 | 第57页 |
·表面络合吸附 | 第57页 |
·表面吸附 | 第57页 |
·离子交换吸附 | 第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