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哲学视野中的生产力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一、导论 | 第8-12页 |
| (一) 选题背景 | 第8-10页 |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 (三) 本文的工作 | 第11-12页 |
| 二、生产力内涵及其因素界定 | 第12-18页 |
| (一) 生产力概念界定 | 第12-15页 |
| 1、思维方式变革与发展观的转变 | 第13-14页 |
| 2、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第14页 |
| 3、人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 第14-15页 |
| (二) 生产力因素界定 | 第15-18页 |
| 1、生产力要素与生产要素 | 第15-16页 |
| 2、生产力因素与生产要素 | 第16-18页 |
| 三、生产力生态化的途径与方法 | 第18-28页 |
| (一) 生产力因素生态化 | 第18-21页 |
| 1、自然力生态化 | 第18-19页 |
| 2、劳动力生态化 | 第19页 |
| 3、社会结合力生态化 | 第19-20页 |
| 4、科学技术力生态化 | 第20页 |
| 5、社会自然谐和力生态化 | 第20-21页 |
| (二) 生产再生产过程生态化 | 第21-28页 |
| 1、发展方式的生态化 | 第21-24页 |
| (1) 人类生存危机与可持续发展 | 第21-22页 |
| (2) 发展方式的生态化途径 | 第22-24页 |
| 2、产业发展的生态化 | 第24-25页 |
| (1) 产业结构的历史划分及现状 | 第24-25页 |
| (2) 产业发展的生态化途径 | 第25页 |
| 3、消费模式的生态化 | 第25-28页 |
| (1) 传统消费模式的弊端 | 第25页 |
| (2) 消费模式的生态化途径 | 第25-28页 |
| 四、生产力标准的生态化 | 第28-31页 |
| (一) 生产力与生态系统 | 第28-29页 |
| (二) 生产力标准与生态标准 | 第29-31页 |
| 五、结语 | 第31-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后记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