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藻类去除P营养物质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前言 | 第12页 |
·磷污染的危害性 | 第12-13页 |
·常规的污水除磷技术及其不足 | 第13-15页 |
·物理化学法 | 第13-14页 |
·生物除磷法 | 第14-15页 |
·藻类在水处理应用中的意义 | 第15-19页 |
·吸收营养物质实现污水资源化 | 第17-18页 |
·去除有害金属和有害物质 | 第18-19页 |
·水资源的再利用 | 第19页 |
·藻类污水处理方法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悬浮藻类污水处理系统 | 第20页 |
·非悬浮藻类(固定化藻类)污水处理系统 | 第20-21页 |
·着生藻类污水处理系统 | 第21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5-34页 |
·着生藻类简介 | 第25-30页 |
·着生藻类的定义 | 第25页 |
·着生藻类在水生态系统中的功能 | 第25-27页 |
·着生藻类净化污水的原理 | 第27-28页 |
·着生藻类净化污水的研究进展 | 第28-30页 |
·试验藻类的选择 | 第30-31页 |
·试验装置 | 第31-32页 |
·合成污水组分与特征 | 第32-33页 |
·测试项目及分析方法 | 第33页 |
·藻类的驯化培养 | 第33-34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4-46页 |
·试验期间着生藻类的宏观与微观表观特征 | 第34-36页 |
·宏观表观特征 | 第34页 |
·微观表观特征 | 第34-36页 |
·反应时间与去除效果的关系 | 第36-37页 |
·光照与去除效果的关系 | 第37-39页 |
·pH值与去除效果的关系 | 第39-40页 |
·温度与去除效果的关系 | 第40-42页 |
·NH_3-N浓度对TP去除的影响 | 第42-43页 |
·系统对 COD去除效果 | 第43页 |
·金鱼藻对比试验效果 | 第43-45页 |
·试验后期处理系统的运行情况 | 第45-46页 |
第4章 试验讨论 | 第46-53页 |
·藻类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原理 | 第46-48页 |
·对营养物质 N、P的吸收 | 第46-47页 |
·对金属离子的去除 | 第47-48页 |
·试验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生态学原理 | 第48-49页 |
·试验系统在污水处理中的物理化学原理 | 第49页 |
·试验系统中藻类的吸磷原理 | 第49页 |
·本试验系统与几种常见藻类处理系统的对比 | 第49-53页 |
·几种常见藻类处理系统简介 | 第49-51页 |
·对比分析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