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创新之处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独创及新颖之处 | 第12-13页 |
·本文结构 | 第13页 |
·本文难点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2 行政伦理相关文献观点综述 | 第15-23页 |
·国外行政伦理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萌芽阶段 | 第15-16页 |
·西方行政伦理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行政伦理研究的成熟发展阶段 | 第17-18页 |
·行政伦理的当代发展及未来方向 | 第18-19页 |
·西方学界以文化视角研究行政伦理的成果综述 | 第19页 |
·我国行政伦理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中国学者以文化视角研究行政伦理的成果综述 | 第20-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3 行政伦理的理论研究 | 第23-33页 |
·研究范畴的确立:行政伦理 | 第23-24页 |
·研究范畴的确立:行政伦理的定位与其价值 | 第23-24页 |
·研究范畴的确立:行政伦理的比较研究 | 第24页 |
·研究视角的确立:文化视角 | 第24-25页 |
·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行政伦理 | 第25-26页 |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行政伦理内涵的界定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页 |
·文化与价值 | 第27-29页 |
·西方学者对文化的定义 | 第27-28页 |
·中国思想中的文化内涵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页 |
·文化维度下中美文化的比较 | 第29-33页 |
·文化与价值观 | 第29-30页 |
·中美文化各自特点 | 第30-31页 |
·中美两国跨文化比较—以价值观为维度 | 第31-33页 |
4 文化价值维度下行政伦理比较 | 第33-47页 |
·价值观与行为选择 | 第33页 |
·文化价值观与行政伦理 | 第33-34页 |
·文化价值维度框架下中美行政人员价值观念比较 | 第34-37页 |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 第35-36页 |
·权力距离指数 | 第36页 |
·不确定性避免 | 第36-37页 |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 第37页 |
·文化价值观维度下的中美行政伦理比较研究 | 第37-45页 |
·公共组织的组织形式与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 第38页 |
·组织的等级结构与权力距离指数 | 第38-40页 |
·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与私人利益、公共利益 | 第40-41页 |
·个体主义、集体主义和政府效率 | 第41-42页 |
·行政人格、信仰差别与不确定性规避 | 第42-43页 |
·权力距离与程序公平 | 第43页 |
·信息披露制度和不确定性规避指数 | 第43-44页 |
·长期取向与短期取向 | 第44页 |
·其他问题 | 第44-45页 |
·文化价值维度的动态视角:因果关系和文化的演变 | 第45-47页 |
·文化差别引致行政体制差别 | 第45页 |
·文化的演变和其他因素的关系 | 第45页 |
·我国价值观维度的构建 | 第45-47页 |
5 借鉴美国行政伦理建设经验:完善我国行政伦理的实现途径 | 第47-59页 |
·中美行政伦理建设特点的分析 | 第47-49页 |
·行政伦理建设的宗旨和价值定位 | 第47页 |
·中美行政人员约束途径侧重点的分析 | 第47-48页 |
·行政官员服务对象的差异 | 第48-49页 |
·中美行政伦理建设的差异 | 第49页 |
·美国行政伦理建设的状况分析 | 第49-50页 |
·美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过程 | 第49-50页 |
·美国政府行政伦理构建的特点 | 第50页 |
·我国行政伦理建设的状况分析 | 第50-51页 |
·借鉴美国行政伦理建设对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 第51-57页 |
·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 第52页 |
·创造民主和全民参与的公民文化 | 第52-53页 |
·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行政文化创新 | 第53-54页 |
·创建服务型政府环境 | 第54-55页 |
·提高政府效率意识 | 第55页 |
·行政伦理制度化 | 第55-56页 |
·行政人员伦理自主性的建立 | 第56-57页 |
·新的行政伦理体系的构建 | 第57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57-59页 |
6 结论 | 第59-61页 |
·基本结论 | 第59页 |
·对我国政府行政伦理建设的启示 | 第59-60页 |
·加强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的本土化 | 第59-60页 |
·营造文化土壤,提高移植制度与其他相关制度的互补性 | 第60页 |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