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区“嵌岩”类基坑工程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基坑工程研究及工程实践 | 第11-14页 |
·基坑工程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基坑工程的发展动力 | 第12页 |
·常规基坑支护结构 | 第12-14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页 |
·设计方法概述 | 第14-17页 |
·设计原则 | 第14-15页 |
·设计步骤 | 第15-16页 |
·基坑工程设计依据 | 第16-17页 |
2 设计边界条件 | 第17-26页 |
·工程概况 | 第17页 |
·基坑工程规模特征 | 第17页 |
·地质条件 | 第17-23页 |
·区域地形地貌 | 第18页 |
·区域气象水文条件 | 第18-19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0页 |
·场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20-22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2-23页 |
·周边环境条件 | 第23-24页 |
·外荷载条件 | 第24-25页 |
·载荷荷载 | 第24-25页 |
·抗力荷载 | 第25页 |
·外荷载取值 | 第25页 |
·变形要求条件 | 第25-26页 |
3 工程设计目标 | 第26-31页 |
·基坑稳定性目标 | 第26-27页 |
·地下水控制目标 | 第27页 |
·变形控制目标 | 第27-29页 |
·地方标准的规定值 | 第28-29页 |
·专家建议变形控制值 | 第29页 |
·外部环境目标 | 第29-30页 |
·工程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4 方案选型 | 第31-35页 |
·选型原则 | 第31页 |
·常规支护结构类型 | 第31-33页 |
·一般粘性土地区挡土支护结构类型的基本原则 | 第32页 |
·硬质地基地区挡土支护结构类型的基本原则 | 第32-33页 |
·方案选择 | 第33-35页 |
5 设计计算与设计表达 | 第35-61页 |
·极限状态设计法 | 第35-38页 |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 第35-36页 |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 第36页 |
·设计状况 | 第36-37页 |
·极限状态方程 | 第37页 |
·结构构件的可靠度 | 第37-38页 |
·基坑工程设计工况 | 第38-42页 |
·第一阶段工况设计--排桩设计模型 | 第39-40页 |
·第二阶段工况设计--"吊脚桩"设计模型: | 第40页 |
·第三阶段工况设计--复合土钉墙设计模型 | 第40-41页 |
·计算验证—等效荷载替代设计模型 | 第41-42页 |
·基坑荷载计算的理论依据 | 第42-49页 |
·设计计算 | 第49-53页 |
·排桩设计计算 | 第49-50页 |
·"吊脚桩"计算 | 第50-51页 |
·复合土钉墙计算 | 第51页 |
·等效荷载替代计算 | 第51-53页 |
·支护设计参数的确定 | 第53-56页 |
·排桩设计参数 | 第53页 |
·锚杆计算原理 | 第53-55页 |
·锚杆设计参数 | 第55页 |
·钢筋混凝土面层设计参数 | 第55页 |
·冠梁和腰梁设计参数 | 第55-56页 |
·地下水控制 | 第56-59页 |
·止水帷幕设计 | 第56-58页 |
·坑外回灌设计 | 第58-59页 |
·设计表述 | 第59-61页 |
·文字表述 | 第59-60页 |
·图件表述 | 第60-61页 |
6 信息化施工技术 | 第61-67页 |
·深基坑监测的目的及作用 | 第61-62页 |
·目的 | 第61页 |
·作用 | 第61-62页 |
·深基坑工程监测设计的原则 | 第62页 |
·深基坑工程监测的内容及要求 | 第62-64页 |
·基坑工程监测项目 | 第62-64页 |
·基坑工程监测的基本要求 | 第64页 |
·基坑监测设计方案 | 第64-67页 |
7 结论 | 第67-69页 |
·主要结论 | 第67-68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件1 总平面图 | 第71-72页 |
附件2 环境平面图 | 第72-73页 |
附件3 基坑支护平面图 | 第73-74页 |
附件4:剖面图 | 第74-75页 |
附件5:立面图 | 第75-76页 |
附件6:大样图 | 第76-77页 |
附件7:基坑监测平面图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 | 第79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