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1 引言 | 第11-23页 |
| ·数量性状位点(QTL)作图研究 | 第11-18页 |
|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11-13页 |
| ·分子标记的种类 | 第13-15页 |
| ·农艺性状基因定位方法 | 第15-18页 |
| ·小麦 QTL 作图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小麦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 第18页 |
| ·小麦重要农艺性状QTL 作图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小麦雄性不育的研究 | 第19-22页 |
| ·小麦雄性不育的机理和遗传机制 | 第19-20页 |
|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 | 第20-21页 |
| ·小麦核型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 ·小麦叶耳颜色研究 | 第22-23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6页 |
| ·田间试验 | 第23-24页 |
| ·小麦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24页 |
| ·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法建池 | 第24-25页 |
| ·SSR 引物扩增 | 第25页 |
| ·电泳 | 第25-26页 |
| ·银染 | 第26页 |
| ·带型分析 | 第26页 |
| ·分子遗传图谱构建 | 第26页 |
| ·统计分析和 QTL 分析 | 第2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50页 |
| ·引物筛选 | 第26-28页 |
| ·检测多态性位点在 DH 群体中的分离 | 第28-30页 |
|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0-33页 |
| ·统计分析 | 第33-38页 |
| ·表型数据分析 | 第33-36页 |
| ·群体性状表现 | 第36-38页 |
| ·BSA 法对不育基因和红叶耳基因的定位 | 第38-39页 |
| ·不育基因定位 | 第38-39页 |
| ·红叶耳基因的定位 | 第39页 |
| ·不育基因和红叶耳基因的 QTL 分析 | 第39-50页 |
| ·不育基因的 QTL 定位 | 第39-46页 |
| ·小麦光温敏不育QTL 作用网络图 | 第46-49页 |
| ·红叶耳的 QTL 定位 | 第49-50页 |
| 4 讨论 | 第50-54页 |
| ·试验亲本及作图标记、群体的选择 | 第50-51页 |
| ·小麦自交结实率与花粉育性 | 第51页 |
| ·小麦育性及叶耳颜色的鉴定 | 第51-52页 |
| ·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2页 |
| ·QTL 定位一致性分析 | 第52-53页 |
| ·小麦育性及红叶耳的 BSA-QTL 分析 | 第53-54页 |
| 5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作者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