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文献综述 | 第8-24页 |
·检验点控制系统 | 第9-12页 |
·有丝分裂检验点 | 第9-11页 |
·DNA损伤检验点 | 第11-12页 |
·ASH结构域蛋白KIAA1751与小头畸形病 | 第12-14页 |
·小头畸形病 | 第12-13页 |
·ASH结构域蛋白KIAA1751 | 第13-14页 |
·DNA损伤修复及其相关蛋白 | 第14-22页 |
·两条DNA损伤修复途径 | 第14-15页 |
·NHEJ的核心成员 | 第15-16页 |
·XLF在NHEJ中的作用 | 第16-18页 |
·XLF基因突变与2BN细胞 | 第18-20页 |
·Werner综合症缺陷蛋白WRN | 第20-22页 |
·硕士论文立题依据与总体设计 | 第22-24页 |
·研究背景 | 第22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材料和方法 | 第24-50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8页 |
·细胞系 | 第24页 |
·引物 | 第24-25页 |
·siRNA | 第25页 |
·抗体 | 第25页 |
·试剂 | 第25-27页 |
·耗材 | 第27-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50页 |
·细胞计数 | 第28-29页 |
·免疫荧光标记实验 | 第29-31页 |
·免疫沉淀 | 第31-33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印迹分析 | 第33-35页 |
·RNA干扰 | 第35-36页 |
·质粒DNA电激转化 | 第36-37页 |
·质粒DNA的提取 | 第37-38页 |
·PCR扩增目的基因(KIAA1751-GFP) | 第38页 |
·胶回收 | 第38-39页 |
·目的片段KIAA1751与载体pcDNA HA 3.1的单酶切 | 第39-40页 |
·酶切产物酚仿抽提 | 第40页 |
·DNA纯化回收 | 第40-41页 |
·目的片段与载体片段的连接 | 第41页 |
·连接产物热激转化 | 第41页 |
·菌液PCR鉴定与测序 | 第41-42页 |
·质粒转染 | 第42-43页 |
·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 | 第43-44页 |
·双荧光报告实验 | 第44页 |
·流式细胞分析 | 第44-46页 |
·染色质免疫沉淀 | 第46-50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50-61页 |
·对含有ASH结构域的蛋白KIAA1751的研究 | 第50-55页 |
·内源KIAA1751在HeLa细胞内的定位 | 第50页 |
·两种质粒的构建 | 第50-52页 |
·外源KIAA1751在HeLa细胞内的定位 | 第52-53页 |
·siRNA对HeLa细胞中内源KIAA1751表达的抑制 | 第53-54页 |
·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内源KIAA1751的缺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 第54-55页 |
·对NHEJ蛋白XLF的研究 | 第55-61页 |
·siRNA对U2OS细胞内XLF和WRN表达的抑制 | 第55-57页 |
·稳定表达抗siRNA抑制型XLF的细胞株 | 第57-58页 |
·XLF和WRN对XLF基因的启动子活性有正调控作用 | 第58-59页 |
·在U2OS细胞系中,XLF自身与WRN均可以结合在XLF基因的启动子上 | 第59-61页 |
4.讨论 | 第61-66页 |
·含有ASH结构域的蛋白KIAA1751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 | 第61-63页 |
·对NHEJ核心因子XLF与RecQ解旋酶家族成员WRN在细胞内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63-66页 |
5.结论 | 第66-67页 |
·对ASH结构域蛋白KIAA1751的研究 | 第66页 |
·对NHEJ核心蛋白XLF和RecQ家族成员WRN的研究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