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 写作思路及主要创新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及定位 | 第15-22页 |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及经验教训 | 第15-18页 |
(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农村建设 | 第15-16页 |
(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农村建设 | 第16页 |
(三)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建设 | 第16-17页 |
(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建设的经验教训 | 第17-18页 |
二、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内涵及意义 | 第18-22页 |
(一)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第18-19页 |
(二)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内涵 | 第19-20页 |
(三) 我国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现实意义 | 第20-21页 |
(四)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分析 | 第22-27页 |
一、 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 第22-24页 |
(一) 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得到提高 | 第22页 |
(二)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 第22-23页 |
(三) 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 第23-24页 |
二、 我国新农村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 | 第24-25页 |
(一) 新农村建设变成了基层政府的形象工程 | 第24页 |
(二) 新农村建设缺乏科学规划 | 第24页 |
(三) 新农村建设科技含量较低 | 第24-25页 |
三、 我国新农村建设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第25-27页 |
(一) 地方政府对新农村建设未能深入认识 | 第25-26页 |
(二) 我国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体制不完善 | 第26-27页 |
第四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技需求分析 | 第27-34页 |
一、 促进生产发展的科技需求 | 第27-29页 |
(一) 科技要素的投入 | 第27页 |
(二) 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需求 | 第27-28页 |
(三) 农产品加工的科技需求 | 第28-29页 |
二、 实现生活宽裕的科技需求 | 第29-30页 |
(一) 转变农民增收方式 | 第29-30页 |
(二) 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科技需求 | 第30页 |
三、 推进乡风文明的科技需求 | 第30-31页 |
(一) 农民科技素质相对匮乏 | 第30-31页 |
(二) 科技传播手段有待提高 | 第31页 |
四、 营造村容整洁的科技需求 | 第31-32页 |
(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需求 | 第31-32页 |
(二)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需求 | 第32页 |
五、 提升管理民主的科技需求 | 第32-34页 |
第五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政策研究 | 第34-43页 |
一、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 第34-37页 |
(一) 发展农业高新技术 | 第34-35页 |
(二) 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 第35-36页 |
(三)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 第36-37页 |
(四) 加强科技服务 | 第37页 |
二、 依靠科技创新,加强农村基础建设 | 第37-39页 |
(一) 大力发展绿色技术 | 第37-38页 |
(二) 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 | 第38-39页 |
三、 依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型农民 | 第39-43页 |
(一) 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新风尚 | 第39-40页 |
(二) 培育新型农民 | 第40-41页 |
(三) 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 | 第41页 |
(四) 科学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