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相关动态 | 第13页 |
三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五 研究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概况 | 第15-30页 |
第一节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的渊源及其发现 | 第15-20页 |
一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的渊源 | 第16-17页 |
二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的发现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的出版与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一 国外出版与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二 国内出版与研究概况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介绍敦煌吐蕃占卜文书 | 第22-27页 |
一 骨卜文书 | 第23页 |
二 鸟卜文书 | 第23-24页 |
三 骰子卜文书 | 第24-26页 |
四 铜钱占卜文书 | 第26页 |
五 与佛教联系的占卜文书 | 第26-27页 |
第四节 介绍敦煌吐蕃占卜文书中的卜具 | 第27-30页 |
一 羊肩胛骨卜具 | 第28页 |
二 骰子卜具 | 第28-29页 |
三 铜钱卜具 | 第29-30页 |
第二章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研究 | 第30-93页 |
第一节 占卜概述 | 第30-41页 |
一 原始卜卦 | 第30-35页 |
二 苯教占卜 | 第35-39页 |
三 佛教占卜 | 第39-41页 |
第二节 羊肩胛骨卜文书的研究 | 第41-48页 |
一 羊肩胛骨卜的起源 | 第41-42页 |
二 骨卜形式 | 第42-43页 |
三 骨卜分析 | 第43-44页 |
四 介绍骨卜写卷 | 第44-47页 |
五 今天的骨卜占法 | 第47-48页 |
第三节 鸦鸣占卜文书的研究 | 第48-60页 |
一 文书概况 | 第48-49页 |
二 文书释义 | 第49-51页 |
三 卜辞解读 | 第51-58页 |
四 民间鸦鸣占卜法 | 第58-60页 |
第四节 骰卜文书研究 | 第60-70页 |
一 卜具 | 第60-63页 |
二 骰卜文书解题 | 第63-65页 |
三 文书的思想内容 | 第65-67页 |
四 文书的艺术风格 | 第67-69页 |
五 对后期占卜的影响 | 第69-70页 |
第五节 铜钱占卜文书研究 | 第70-86页 |
一 铜钱占卜写卷ch.9.Ⅱ.68号的分析 | 第70-82页 |
1 解题 | 第70-75页 |
2 文书作者龚仔迟佳 | 第75-77页 |
3 卜辞与社会现状 | 第77-80页 |
4 卜辞的特征及其在藏族古代文化中的价值 | 第80-82页 |
二 铜钱占卜写卷P·t·1055号的分析 | 第82-86页 |
1 写卷分析 | 第82-83页 |
2 文书对比 | 第83-84页 |
3 文书的思想内容 | 第84-86页 |
第六节 十二因缘占卜文书 | 第86-93页 |
一 十二因缘的解释 | 第86-89页 |
二 写卷解题 | 第89-90页 |
三 卜法 | 第90-93页 |
第三章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的价值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第93-109页 |
第一节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的价值 | 第93-98页 |
一 内容价值 | 第93-96页 |
二 语词价值 | 第96-98页 |
第二节 敦煌吐蕃占卜文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第98-109页 |
一 吐蕃占卜文书与传统学科的关系 | 第98-104页 |
二 吐蕃占卜文书与现代学科的关系 | 第104-109页 |
后记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0-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