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合成的配体、配合物及其缩写 | 第10-12页 |
缩写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60页 |
第一节 荧光化学探针 | 第13-23页 |
·概述 | 第13-14页 |
·荧光化学探针的识别原理 | 第14-23页 |
·分子内电荷转移原理 | 第14-18页 |
·光诱导电子转移原理 | 第18-21页 |
·激基缔合物原理 | 第21-22页 |
·配位增强荧光原理 | 第22-23页 |
第二节 1,8-萘啶衍生物 | 第23-33页 |
·1,8-萘啶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 第23-28页 |
·以2-氨基吡啶为原料合成1,8-萘啶衍生物 | 第23页 |
·以2-氨基-3-醛基吡啶衍生物为原料合成1,8-萘啶衍生物 | 第23-26页 |
·以带活性基团的1,8-萘啶为原料合成1,8-萘啶衍生物 | 第26-28页 |
·1,8-萘啶衍生物的性质 | 第28页 |
·1,8-萘啶衍生物Zn~(2+)配合物进展 | 第28-30页 |
·1,8-萘啶衍生物作为荧光化学探针的应用进展 | 第30-33页 |
·1,8-萘啶衍生物对生物小分子的识别 | 第30-31页 |
·1,8-萘啶衍生物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 | 第33-43页 |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 第33-36页 |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的应用 | 第36-43页 |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在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中的应用 | 第37-39页 |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在荧光化学探针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多取代咪唑衍生物在制备功能配合物中的应用 | 第41-43页 |
第四节 多联吡啶衍生物 | 第43-50页 |
·多联吡啶衍生物的合成进展 | 第43-46页 |
·多联吡啶衍生物的应用 | 第46-50页 |
·多联吡啶衍生物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 第46-49页 |
·多联吡啶衍生物在离子识别中的应用 | 第49-50页 |
第五节 论文设计思想与选题依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第二章 新型1,8-萘啶衍生物在荧光化学探针和功能配合物中的应用研究 | 第60-86页 |
第一节 柔性配体L1 的合成 | 第61-63页 |
·实验部分 | 第61页 |
·对合成的探讨 | 第61-63页 |
第二节 L1 的Zn~(2+)配合物 | 第63-74页 |
·合成 | 第63页 |
·晶体结构数据 | 第63-71页 |
·柔性配体L1 的晶体结构 | 第63-65页 |
·配合物L1Zn1、L1Zn2 和L1Zn3 的晶体 | 第65-71页 |
·L1、L1Zn1、L1Zn2 和L1Zn3 的光谱 | 第71-74页 |
·L1、L1Zn1、L1Zn2 和L1Zn3 的电子吸收 | 第71-73页 |
·L1、L1Zn1、L1Zn2 和L1Zn3 的发光 | 第73-74页 |
第三节 L1 对Cd~(2+)的识别 | 第74-78页 |
第四节 Cu~(2+)、Hg~(2+)和Pb~(2+)对柔性配体L1 荧光猝灭能力的比较 | 第78-81页 |
第五节 结论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第三章 新型咪唑多联吡啶衍生物在荧光化学探针和功能配合物中的应用研究 | 第86-117页 |
第一节 L2 对Fe~(3+)的识别 | 第87-94页 |
·L2 的合成 | 第87-88页 |
·L2 的光谱性质 | 第88页 |
·金属离子对L2 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88-92页 |
·基于Fe~(3+)和Hg~(2+)的可调节分子逻辑开关 | 第92页 |
·对检测机理的探讨 | 第92-94页 |
第二节 L3 对Fe~(2+)的识别 | 第94-99页 |
·L3 的合成 | 第94-95页 |
·L3 的光谱性质 | 第95-96页 |
·金属离子对L3 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96-99页 |
·对检测机理的探讨 | 第99页 |
第三节 功能Pt~(2+)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酸的响应 | 第99-108页 |
·L2Pt的光谱性质及其对酸的响应 | 第99-104页 |
·L2Pt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99页 |
·L2 和L2Pt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99-101页 |
·L2 和L2Pt的吸收光谱 | 第99-101页 |
·L2 和L2Pt的荧光光谱 | 第101页 |
·L2Pt对酸的响应 | 第101-104页 |
·L3Pt的光谱性质及其对酸的响应 | 第104-108页 |
·L3Pt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104页 |
·L3 和L3Pt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 第104-106页 |
·L3 和L3Pt的吸收光谱 | 第104-105页 |
·L3 和L3Pt的荧光光谱 | 第105-106页 |
·L3Pt对酸的响应 | 第106-108页 |
第四节 结论 | 第108-111页 |
·L2 对Fe~(3+)的识别 | 第108-109页 |
·L3 对Fe~(2+)的识别 | 第109页 |
·功能Pt~(2+)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酸的响应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7页 |
第四章 新型双咪唑衍生物在荧光化学探针中的应用研究 | 第117-127页 |
第一节 L4 的合成 | 第117-118页 |
第二节 L4 对Hg~(2+)的识别 | 第118-124页 |
·L4 的光谱性质 | 第118-119页 |
·金属离子对L4 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19-122页 |
·对检测机理的探讨 | 第122-124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第五章 实验部分 | 第127-136页 |
第一节 仪器和试剂 | 第127-128页 |
·试剂及其处理 | 第127页 |
·实验仪器 | 第127-128页 |
·实验方法 | 第128页 |
·X-ray单晶测试及晶体结构解析 | 第128页 |
·量子产率测定 | 第128页 |
第二节 化合物/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实验方法 | 第128-135页 |
·柔性配体L1 及其Zn~(2+)配合物的合成 | 第128-130页 |
·L2 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 第130-132页 |
·L3 及其配合物的合成 | 第132-133页 |
·L4 的合成 | 第133-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6页 |
发表文章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