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园艺论文--茄果类论文--辣椒论文

SA与CaCl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Summary第5-11页
前言第11-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 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和Ca~(2+)对植物种子的影响第13-14页
 2 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和Ca~(2+)对蔬菜作物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第14-16页
   ·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第14-15页
   ·膜透性的变化第15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第15-16页
 3 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和Ca~(2+)对蔬菜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16-18页
 4 低温胁迫下水杨酸和Ca~(2+)对蔬菜植物光合和呼吸的影响第18-19页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19页
   ·对呼吸作用的影响第19页
 5 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第19-20页
 6 水杨酸和Ca~(2+)的作用机理第20页
 7 展望第20-22页
第二章 水杨酸和CACL_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种子萌发的影响第22-2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2-23页
   ·试验材料第22-23页
   ·处理方法第2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3-25页
   ·不同浓度SA 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第23-24页
   ·不同浓度CaCl_2 对低温胁迫下辣椒种子发芽的影响第24-25页
 3 讨论第25-26页
 4 小结第26-28页
第三章 水杨酸和CACL_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第28-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材料培养第28-29页
   ·测定方法第29-30页
     ·电解质渗透率的测定第29页
     ·脯氨酸(Pro)含量的测定第29页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第29-30页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30页
   ·数据分析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3页
   ·水杨酸和Ca~(2+)浓度的筛选第30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电解质渗出率的影响第30-31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2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32-33页
 3 讨论第33-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水杨酸和CACL_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36-4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材料培养第36-37页
   ·测定方法第3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活性测定第37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第37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第3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7-39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辣椒幼苗叶片 SOD 活性的影响第37-38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辣椒幼苗叶片 POD 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辣椒幼苗叶片 CAT 活性的影响第39页
 3 讨论第39-40页
 4 小结第40-42页
第五章 水杨酸和CACL_2对低温胁迫辣椒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2-4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2-43页
   ·材料培养第42-43页
   ·测定方法第43页
     ·PSⅡ光化学效率的测定第43页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3-47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Fv/Fm 的影响第43-44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叶片фPSⅡ的影响第44-45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qP 的影响第45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Fv′/ Fm′的影响第45-46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3 讨论第47-48页
 4 小结第48-49页
第六章 水杨酸和CACL_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第49-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材料培养第49页
   ·测定方法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50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第50-51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第51-52页
   ·水杨酸和Ca~(2+)对低温胁迫下辣椒幼苗叶片胞间二氧化碳的影响第52页
 3 讨论第52-53页
 4 结论第53-55页
第七章 全文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致谢第62-63页
个人简介第63-64页
导师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增强UV-B辐射对番茄幼苗光合特性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自毒作用下外源谷胱甘肽(GSH)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