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4页 |
·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常用指标 | 第13页 |
·棉花主要产量指标 | 第13页 |
·棉花主要纤维品质指标 | 第13页 |
·我国陆地棉产量及纤维品质改良的现状及发展要求 | 第13-14页 |
·我国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现状 | 第13-14页 |
·高度发达的现代纺织工业对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新要求 | 第14页 |
·传统棉花育种存在的困难 | 第14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4-17页 |
·几种主要DNA分子标记 | 第14-16页 |
·几种主要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比较 | 第16-17页 |
·分子标记的优越性 | 第17页 |
·棉花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7-18页 |
·棉花产量及纤维品质的QTL定位 | 第18-24页 |
·棉花产量性状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棉花纤维品质QTL定位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QTL定位在育种中的应用 | 第21-24页 |
第二章 引言 | 第24-26页 |
·目的意义 | 第24-25页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6-32页 |
·实验材料 | 第26页 |
·实验设备 | 第26页 |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6-28页 |
·提取试剂 | 第26-27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步骤 | 第27-28页 |
·SSR标记 | 第28-30页 |
·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28页 |
·SS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8-30页 |
·群体建立及性状考查 | 第30页 |
·陆地棉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0-31页 |
·亲本间标记多态性与F_1群体标记基因型检测 | 第30页 |
·标记位点命名 | 第30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30-31页 |
·产量性状QTL的分析 | 第31-32页 |
·产量性状QTL定位 | 第31页 |
·QTL的效应和命名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44页 |
·亲本及复合杂交群体产量表现 | 第32-35页 |
·引物多态性分析 | 第35-36页 |
·复合杂交群体的标记基因型检测 | 第36-37页 |
·陆地棉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37-41页 |
·产量性状QTL分析 | 第41-44页 |
·单株棉铃数 | 第41页 |
·单铃重 | 第41页 |
·衣分 | 第41页 |
·单株籽棉重 | 第41页 |
·单株皮棉重 | 第41-44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44-48页 |
·作图亲本及群体选择 | 第44-45页 |
·作图群体亲本的选择 | 第44页 |
·作图亲本的分子标记多态性与遗传图谱 | 第44-45页 |
·复合杂交群体QTL定位优点 | 第45-46页 |
·产量性状QTL的特点 | 第46-48页 |
·不同群体间存在共同QTL | 第46页 |
·QTL成簇分布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亲本及作图群体 | 第48页 |
·陆地棉遗传连锁图谱 | 第48页 |
·产量性状QTL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