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分析--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景观生态学概述 | 第13-15页 |
·景观生态学发展历程 | 第13页 |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3S"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景观格局 | 第15-16页 |
·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 第16-17页 |
·景观梯度变化研究 | 第17页 |
·景观格局分析在土地利用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第2章 绪论 | 第19-21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目标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1-22页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地形地貌 | 第21-22页 |
·水系 | 第22页 |
·气候条件 | 第22页 |
·土壤 | 第22页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页 |
·数据来源 | 第22页 |
·数据处理平台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土地利用分类以及景观嵌块体类型划分 | 第23页 |
·基础数据提取 | 第23-24页 |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与计算 | 第24-27页 |
第4章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变化分析 | 第27-34页 |
·景观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27页 |
·景观组分的数量和面积特征 | 第27页 |
·景观组分的形状特征 | 第27页 |
·景观组分的多样性特征 | 第27页 |
·景观类型水平的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27-34页 |
·景观组分的面积和数量特征 | 第27-29页 |
·景观组分的形状特征 | 第29-30页 |
·景观类型转化分析 | 第30-34页 |
第5章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分析 | 第34-46页 |
·景观水平的梯度格局变化分析 | 第34-36页 |
·景观组分的面积和数量特征 | 第34-35页 |
·景观组分的形状特征 | 第35页 |
·景观组分的多样性 | 第35-36页 |
·景观类型水平的梯度格局变化分析 | 第36-45页 |
·耕地景观 | 第36-38页 |
·住宅用地景观 | 第38-40页 |
·林地景观 | 第40-41页 |
·园地景观 | 第41-42页 |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景观 | 第42-45页 |
·土地利用景观分区 | 第45-46页 |
第6章 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46-60页 |
·自然因子 | 第46-54页 |
·地形因子提取 | 第46-52页 |
·土地利用景观梯度分布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 第52-54页 |
·社会经济因子 | 第54-60页 |
·政府宏观政策 | 第54-56页 |
·城镇化 | 第56页 |
·交通条件改善 | 第56-58页 |
·人口因素 | 第58-59页 |
·产业结构调整 | 第59-6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60-63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总体特征变化 | 第60-61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 | 第61-62页 |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变化驱动力 | 第62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与科研课题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