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IP架构复合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错机制设计
表目录 | 第1-8页 |
图目录 | 第8-9页 |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课题背景介绍 | 第11-12页 |
·容错技术的研究发展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论文整体框架 | 第15-16页 |
第二章 CMT 系统中的容错解决方案 | 第16-27页 |
·计算机系统的容错技术及应用 | 第16-21页 |
·硬件容错技术 | 第16-18页 |
·软件容错技术 | 第18-20页 |
·系统整体容错技术 | 第20-21页 |
·CMT 系统的容错基础研究 | 第21-24页 |
·CMT 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 第21-22页 |
·容错需求分析 | 第22-23页 |
·设备管理表的应用 | 第23-24页 |
·CMT 系统的容错机制设计 | 第24-26页 |
·容错设计方案 | 第24-25页 |
·双机热备份容错机制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双机热备份动态容错研究 | 第27-41页 |
·软件体系结构的建立 | 第27-28页 |
·初始化模块容错设计 | 第28-30页 |
·上电自检测 | 第28-29页 |
·双机主备模式协商问题研究 | 第29-30页 |
·心跳模块设计 | 第30-32页 |
·软件结构 | 第30-31页 |
·心跳报文协议传输方式 | 第31-32页 |
·故障检测模块设计 | 第32-35页 |
·故障检测与诊断的基本方法 | 第32页 |
·双机互检测算法思想 | 第32-34页 |
·算法参数设置 | 第34-35页 |
·主备切换机制设计 | 第35-36页 |
·状态同步模块设计 | 第36-40页 |
·实时同步算法 | 第36-37页 |
·功能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倒换后续操作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分布式环境下分层次的软件容错管理 | 第41-53页 |
·分层次的容错管理策略 | 第41-42页 |
·故障模型 | 第41-42页 |
·设计思想 | 第42页 |
·基于分层次的故障检测 | 第42-46页 |
·处理机级故障检测方法 | 第42-44页 |
·设备级故障管理方法 | 第44页 |
·系统级故障检测方法 | 第44-46页 |
·自适应的卷回容错恢复算法 | 第46-51页 |
·需求分析 | 第46-47页 |
·自适应的卷回容错恢复策略 | 第47-49页 |
·检查点间隔动态优化算法 | 第49-50页 |
·性能分析 | 第50-51页 |
·故障报告和重配置服务 | 第51-52页 |
·故障报告 | 第51-52页 |
·重配置服务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性能测试与可靠性分析 | 第53-60页 |
·测试平台构建 | 第53-54页 |
·系统容错设计可靠性分析 | 第54-58页 |
·模块处理机封锁/解封 | 第54-57页 |
·模块封锁/解封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