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语表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一、中医学对高血压病和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认识 | 第9-19页 |
(一)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第9-12页 |
(二) 中医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认识 | 第12-19页 |
二、现代医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认识 | 第19-20页 |
(一) 高血压的定义 | 第19页 |
(二)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分型 | 第19-20页 |
(三) 高血压左室肥厚的病理变化 | 第20页 |
三、基质金属蛋白酶 | 第20-24页 |
(一)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概念、特性 | 第20-21页 |
(二) 基质金属蛋白酶结构 | 第21页 |
(三)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控因素 | 第21页 |
(四) 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家族成员和激活机制 | 第21-22页 |
(五)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左心室肥厚 | 第22页 |
(六) 基质金属蛋白酶-1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 第22-24页 |
实验研究 | 第24-38页 |
一、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一) 实验动物 | 第24页 |
(二) 实验药物 | 第24页 |
(三)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四)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二、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一) 药物的制备 | 第25页 |
(二) 模型制备及给药方法 | 第25-26页 |
(三) 实验取材 | 第26-27页 |
(四) 血压的测定 | 第27页 |
(五) 左室重量与体重之比的测定 | 第27页 |
(六) 心肌组织形态学的观察 | 第27-28页 |
(七) 心肌胶原纤维的观察 | 第28页 |
(八) 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MMP-1的蛋白表达 | 第28-30页 |
(九) 统计方法 | 第30页 |
三、实验结果 | 第30-38页 |
(一) 一般状态 | 第30-31页 |
(二) 给药后对各组大鼠血压的影响 | 第31-32页 |
(三) 各组大鼠LVW/BW的测定 | 第32-33页 |
(四) 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参数值的改变 | 第33-34页 |
(五) 心肌组织形态学 | 第34-35页 |
(六) 益心舒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胶原含量的影响 | 第35-37页 |
(七) 益心舒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心肌组织的M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52页 |
一、益心舒组方思路及配伍原则 | 第38-44页 |
(一) 中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 | 第38页 |
(二) 中医学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因的认识 | 第38-39页 |
(三) 中医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病机、病名的探讨 | 第39页 |
(四) 益心舒组方思路 | 第39-44页 |
二、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44-48页 |
(一) 建立高血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意义 | 第44-45页 |
(二) 目前应用的几种高血压大鼠模型 | 第45-46页 |
(三) 2K1C-RHR模型的证候演变规律 | 第46页 |
(四) 对2K1C-RHR模型的评价 | 第46-48页 |
(五) 中药阳性对照药的选择 | 第48页 |
三、益心舒中药复方对指标影响的讨论 | 第48-52页 |
(一) 对收缩压的影响 | 第48-49页 |
(二) 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及左室心肌细胞形态学各参数值的影响 | 第49页 |
(三) 对左室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9-50页 |
(四) 益心舒对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63页 |
附图 | 第63-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