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 公司资本制度概述 | 第11-22页 |
第一节 公司资本制度 | 第11-16页 |
一、公司资本 | 第11-12页 |
二、公司资本制度的产生及其基本涵义 | 第12-15页 |
三、公司资本制度的类型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公司资本制度的法律意义 | 第16-19页 |
一、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律人格的基础 | 第16页 |
二、公司资本制度与有限责任制度相互影响和制约 | 第16-17页 |
三、公司资本制度有利于债权人利益保护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从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视角考察公司资本制度的功能 | 第19-20页 |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法理基础 | 第22-28页 |
第一节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 第22-25页 |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产生及其界定 | 第22页 |
二、国外学者的观点和评价 | 第22-24页 |
三、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对我国公司运营的规范作用 | 第24-25页 |
第二节 公平与正义理论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利害关系人理论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比较分析 | 第28-38页 |
第一节 最低资本与债权人保护 | 第28-31页 |
一、关于最低资本相关制度的比较分析 | 第28-30页 |
二、最低资本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30-31页 |
第二节 注册资本与债权人保护 | 第31-33页 |
一、注册资本制度 | 第31-32页 |
二、股东的缴付责任 | 第32-33页 |
第三节 资本维持与债权人保护 | 第33-38页 |
一、资本维持制度 | 第33-34页 |
二、关于资本维持制度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比较分析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公司资本制度缓和趋势下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 第38-47页 |
第一节 我国由法定资本制度向折衷资本制度转变的历程 | 第38-41页 |
一、我国实行法定资本制的时代背景 | 第38-39页 |
二、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变符合我国国情 | 第39-40页 |
三、我国实行折衷资本制的具体表现 | 第40-41页 |
第二节 折衷资本制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体现 | 第41-47页 |
一、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法律规定 | 第41-42页 |
二、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其他制度 | 第42-45页 |
三、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方面的不足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完善公司资本制度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可行性建议 | 第47-58页 |
第一节 确保设立之初财产的真实性 | 第47-48页 |
一、确立资本信息披露制度 | 第47页 |
二、完善验资责任制度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保证未来出资的可靠性 | 第48-50页 |
一、完善公司出资人责任制度 | 第48-49页 |
二、完善资本分期缴付制度 | 第49-50页 |
第三节 防止公司资本在运营中不当流失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加强债权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 第51-52页 |
一、充分利用公司设立阶段的法律制度进行自我保护 | 第51页 |
二、充分利用公司运营阶段的法律制度进行自我保护 | 第51-52页 |
三、充分利用公司清算阶段的法律制度进行自我保护 | 第52页 |
第五节 完善事后救济债权人制度 | 第52-58页 |
一、完善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并确立深石原则 | 第53-54页 |
二、确定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对债权人的侵权赔偿责任 | 第54-55页 |
三、确立欺诈性优惠行为无效制度和欺诈性交易追究责任制度 | 第55-56页 |
四、确立公司重整制度 | 第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