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各种树的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落叶松枯梢病的生物防治与分子检测初步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1 绪论第9-16页
   ·落叶松及其主要病害第9-10页
   ·落叶松枯梢病第10-11页
     ·落叶松枯梢病的发生情况第10页
     ·落叶松枯梢病的症状第10-11页
     ·落叶松枯梢病病原及发病规律第11页
     ·落叶松枯梢病病原的形态特点第11页
     ·落叶松枯梢病研究进展第11页
   ·梢栖真菌第11-12页
   ·植物生物防治技术进展第12-13页
     ·生防菌的生防机制第12页
     ·生防菌的发展及两种重要生防菌第12-13页
   ·真菌检测技术的进展第13-14页
     ·常规检测鉴定方法第13页
     ·生物技术在检测鉴定中的应用第13-14页
   ·真菌分子检测技术第14-16页
     ·DNA提取第14页
     ·ITS-PCR检测第14-16页
2 落叶松枯梢病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第16-20页
   ·材料与方法第16-17页
     ·供试材料的采集第16页
     ·病原物常规鉴定第16页
     ·病原分离物的分离纯化第16页
     ·DNA操作与序列分析第16-17页
   ·结果与分析第17-19页
     ·病原物形态学鉴定第17-18页
     ·病原分离物的分离纯化第18页
     ·通用引物对落叶松葡萄座腔菌PCR扩增第18-19页
   ·小结第19-20页
3 梢栖真菌群落第20-27页
   ·材料与方法第20页
     ·供试材料的采集第20页
     ·供试材料的分离纯化第20页
     ·分离物的形态鉴定第20页
     ·梢栖真菌DNA提取第20页
     ·梢栖真菌通用引物PCR扩增第20页
   ·结果与分析第20-25页
     ·梢栖真菌菌属描述第20-23页
     ·分离结果分析第23-25页
   ·小结第25-27页
4 落叶松枯梢病生物防治第27-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7-28页
     ·供试菌株第27页
     ·拮抗菌株筛选第27页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预试验第27-28页
     ·T.atroviride、C.globosum、S.fimicola林间防治试验第28页
     ·防治后梢栖真菌分离第28页
     ·非防治区同期梢栖真菌分离第28页
   ·结果与分析第28-34页
     ·对峙培养观察结果与拮抗系数测定第28-29页
     ·落叶松枯梢病防治预试验第29-30页
     ·T.atroviride、C.globosum、S.fimicola林间防治试验第30-31页
     ·防治后梢栖真菌分离结果第31-32页
     ·非防治区同期梢栖真菌分离结果第32-33页
     ·防治区与非防治区一年生梢栖真菌比较第33-34页
   ·小结第34-35页
5 落叶松枯梢病分子检测初步研究第35-38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菌种选择第35页
     ·落叶松葡萄座腔菌特异引物的设计及验证第35页
     ·巢式PCR扩增及引物灵敏度检测第35-36页
   ·结果与分析第36-37页
     ·落叶松葡萄座腔菌特异引物的设计及验证第36页
     ·巢式PCR扩增及引物灵敏度检测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结论第38-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附录1第44-48页
附录2第48-5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桂皮紫萁(Osmunda cinnamomea L. var. asiatica)幼嫩与成熟孢子叶差异表达蛋白质组学研究
下一篇:异色瓢虫人工饲养及色斑遗传多样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