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7-11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Ⅰ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思 | 第11页 |
| Ⅱ 国内外预应力框架节点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Ⅱ-Ⅰ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Ⅱ-Ⅱ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Ⅲ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简介 | 第17-29页 |
| ·材料本构关系 | 第17-24页 |
|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17-23页 |
|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23-24页 |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 第24-26页 |
| ·分离式模型 | 第24-25页 |
| ·组合式模型 | 第25-26页 |
| ·整体式模型 | 第26页 |
| ·钢筋混凝土的裂缝模拟和分析 | 第26-27页 |
| ·常用有限元分析软件简介 | 第27-28页 |
| ·ADINA | 第27页 |
| ·ANSYS | 第27-28页 |
| ·ABAQUS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框架节点的有限元建模 | 第29-37页 |
| ·模型设计 | 第29-30页 |
| ·材料力学性能 | 第30-31页 |
| ·模拟方法和加载方案的确定 | 第31-33页 |
| ·加载制度 | 第31-32页 |
| ·模拟分析特征点的确定 | 第32-33页 |
| ·ADINA 建模及参数选择 | 第33-36页 |
| ·ADINA 中的混凝土模型 | 第33-34页 |
| ·钢筋模型 | 第34-35页 |
| ·单元划分 | 第35页 |
| ·模型边界条件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预应力框架节点延性性能分析 | 第37-65页 |
| ·预应力度对节点延性的影响分析 | 第37-52页 |
| ·C30 混凝土不同预应力度的节点延性 | 第37-41页 |
| ·C40 混凝土不同预应力度的节点延性 | 第41-44页 |
| ·C50 混凝土不同预应力度的节点延性 | 第44-48页 |
| ·C60 混凝土不同预应力度的节点延性 | 第48-52页 |
| ·混凝土等级对节点延性的影响分析 | 第52-62页 |
| ·预应力度为0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53-54页 |
| ·预应力度为0.35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54-56页 |
| ·预应力度为0.45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56-57页 |
| ·预应力度为0.55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57-58页 |
| ·预应力度为0.65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58-59页 |
| ·预应力度为0.75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59-60页 |
| ·预应力度为0.85 时不同混凝土等级节点延性 | 第60-62页 |
| ·节点核心区配筋率对节点延性性能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 ·C40 混凝土预应力度为0.45 时不同配箍率节点延性 | 第62页 |
| ·C40 混凝土预应力度为0.55 时不同配箍率节点延性 | 第62-63页 |
| ·C40 混凝土预应力度为0.65 时不同配箍率节点延性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详细摘要 | 第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