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0页 |
·研究的难度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量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3-14页 |
·研究区沉积环境与沉积特征 | 第14-15页 |
·研究区构造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沉积时间单元划分与对比 | 第17-30页 |
·砂组-小层-时间单元划分标准 | 第17页 |
·砂组-小层-时间单元精细对比 | 第17-23页 |
·地震属性对砂体预测 | 第23-30页 |
第三章 沉积微相研究 | 第30-44页 |
·研究区扶余油层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分析 | 第30-36页 |
·取心井单井相分析 | 第30页 |
·沉积相类型 | 第30-34页 |
·测井微相模式 | 第34-36页 |
·研究区精细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第36-44页 |
·东14 井区扶杨油层51 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及其演化 | 第36-37页 |
·重点时间单元微相描述 | 第37-40页 |
·全区51 个时间单元单砂体分析预测研究 | 第40-44页 |
第四章 重点时间单元河道单砂体内部流动单元研究 | 第44-50页 |
·国内外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 第44-45页 |
·国外学者对定义的认识 | 第44页 |
·国内学者对定义的认识 | 第44-45页 |
·东14 区块流动单元分类研究 | 第45-50页 |
·东14 区块流动单元分类 | 第45-47页 |
·东14 区块成因单砂体相控流动单元划分 | 第47-50页 |
第五章 重点时间单元河道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 | 第50-63页 |
·单砂体内部薄建筑结构理论模式研究 | 第50-52页 |
·取心井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体及界面级次垂向序列识别 | 第50页 |
·单一侧积泥岩薄夹层建筑结构参数提取方法 | 第50-52页 |
·杨Ⅰ7 层可分性探讨 | 第52-54页 |
·东14 区块重点时间单元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研究 | 第54-59页 |
·地下单一侧积薄夹层建筑结构 | 第54页 |
·侧积薄夹层建筑结构参数提取 | 第54-57页 |
·东14 区块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研究 | 第57-59页 |
·东14 区块河道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建筑结构的建立 | 第59页 |
·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对水(注入剂)驱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 第59-63页 |
·单砂体内部薄夹层对层内流体渗流的影响 | 第59-60页 |
·曲流型分流点坝薄夹层建筑结构对注入剂驱油效果影响 | 第60-63页 |
第六章 剩余油分析 | 第63-71页 |
·剩余油的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东14 区块剩余油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 | 第64-67页 |
·东14 区块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67-71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详细摘要 | 第7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