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学术价值 | 第9页 |
·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创新点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综述与实践探索 | 第12-21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12-13页 |
·外部性理论的基本内涵 | 第12页 |
·外部性理论在水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流域水生态补偿理论述评 | 第13-17页 |
·流域水生态补偿理论综述 | 第13-16页 |
·流域水生态补偿理论研究进展的启示 | 第16-17页 |
·国内外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 | 第17-21页 |
·国外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实践 | 第17-18页 |
·国内流域水生态补偿的实践 | 第18-19页 |
·国内外流域水生态补偿实践的借鉴意义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太湖流域构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条件分析 | 第21-32页 |
·太湖流域水生态的演进及其现状 | 第21-28页 |
·太湖流域河流、湖泊概况 | 第21页 |
·太湖流域水生态演化进程及现状 | 第21-28页 |
·太湖流域水生态恶化的原因 | 第28-30页 |
·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 第28-29页 |
·管理体制不适应水污染防治的需要是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直接原因 | 第29页 |
·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不健全与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公然违法是太湖流域水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 第29-30页 |
·太湖流域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条件 | 第30-32页 |
·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政策 | 第30页 |
·太湖流域日益增强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可为流域水污染的防治提供资金保障与人才、技术支持 | 第30-31页 |
·长三角地区区域合作的不断加强为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提供了合作基础 | 第31页 |
·2007年无锡蓝藻事件的暴发为各级政府和全社会敲响了警钟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太湖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 第32-42页 |
·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两种补偿模式 | 第32-40页 |
·水生态保护补偿模式 | 第32-34页 |
·跨界水污染补偿模式 | 第34-40页 |
·太湖流域构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体系设计与效应分析 | 第42-45页 |
·太湖流域构建水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体系设计 | 第42-44页 |
·组织保障 | 第43页 |
·制度保障 | 第43页 |
·机制保障 | 第43-44页 |
·太湖流域实施水生态补偿机制的效应分析 | 第44-45页 |
·水生态补偿机制不仅有利于流域源头地区水环境的保护而且有助于其经济的发展 | 第44页 |
·水生态补偿机制极大地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和压力 | 第44页 |
·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太湖流域水体质量 | 第44-4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探讨 | 第45-46页 |
·总结 | 第45页 |
·可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