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基于ARM Linux的移动终端的研究和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5页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第7页
   ·研究现状第7-12页
     ·移动终端发展现状第7-9页
     ·移动终端安全现状第9-10页
     ·移动IPv6 发展现状第10-12页
   ·本文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2-15页
第二章 移动终端实现方案和总体设计第15-19页
   ·移动终端总体结构第15-17页
   ·无线上网实验网络拓扑图第17-18页
   ·移动IPv6 实验网络拓扑图第18-19页
第三章 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移植第19-41页
   ·U-Boot移植第19-25页
     ·U-Boot概述第19页
     ·U-Boot移植第19-23页
     ·编译U-Boot第23页
     ·添加U-Boot命令第23-25页
   ·Linux内核移植第25-33页
     ·Linux内核移植概述第25-26页
     ·Linux内核移植过程和步骤第26-31页
     ·无线网卡驱动移植第31-33页
   ·Linux根文件系统的建立第33-39页
     ·根文件系统概述第33-34页
     ·根文件系统的建立第34-39页
   ·本章总结第39-41页
第四章 嵌入式浏览器的移植第41-53页
   ·Konqueror/Embedded浏览器概述第41页
   ·Konqueror/Embedded浏览器移植第41-51页
     ·工具和文件准备第41-43页
     ·编译tmake第43页
     ·编译e2fsprogs第43页
     ·安装QT/X11第43-44页
     ·编译触摸屏共享库tslib第44-45页
     ·编译QT/Embedded第45-46页
     ·编译Qtopia第46-47页
     ·编译Konqueror/Embedded第47-48页
     ·Konqueror、Qt及Qtopia的安装第48-50页
     ·Konqueror/Embedded的汉化第50-51页
   ·本章总结第51-53页
第五章 移动功能的实现第53-63页
   ·移动IPv6 的概述第53-55页
     ·移动IPv6 的基本工作原理第53-54页
     ·移动IPv6 的优点第54页
     ·基本术语第54-55页
   ·移动网络的搭建第55-62页
     ·内核配置第56-57页
     ·配置初始化网络脚本第57-59页
     ·启动守护进程第59-62页
   ·本章总结第62-63页
第六章 移动终端的测试第63-79页
   ·实验平台的搭建第64-72页
     ·minicom的配置第64-66页
     ·TFTP的配置第66-67页
     ·NFS的配置第67-68页
     ·无线路由器的配置第68-69页
     ·无线网卡的配置第69-72页
   ·实验测试第72-78页
     ·将操作系统写入目标板Flash第72-75页
     ·无线上网测试第75-77页
     ·移动功能测试第77-78页
   ·本章总结第78-79页
总结与展望第79-81页
致谢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MAC协议设计
下一篇:卷积码译码次优路径算法在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