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1. 报纸时评与报纸时评专栏 | 第9-15页 |
| ·时评的定义与功能 | 第9-12页 |
| ·时评的定义 | 第9页 |
| ·时评的功能 | 第9-12页 |
| ·时评的三次繁荣与报纸时评专栏的复兴 | 第12-15页 |
| ·时评的三次繁荣 | 第12页 |
| ·报纸时评专栏的复兴 | 第12-13页 |
| ·《人民日报》时评专栏的创办 | 第13-15页 |
| 2.《人民日报》"人民时评"的专栏创新 | 第15-28页 |
| ·"人民时评"专栏的定位 | 第15-16页 |
| ·坚持导向性,落实"三贴近" | 第15页 |
| ·响应读者解读时事新闻的需求 | 第15-16页 |
| ·"人民时评"专栏的选题 | 第16-22页 |
| ·评议对象的来源与分布状况 | 第16-18页 |
| ·评论对象的性质与形态分析 | 第18-21页 |
| ·选题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 ·"人民时评"专栏对党报评论的创新 | 第22-28页 |
| ·增强了党报新闻评论的群众性 | 第22-24页 |
| ·注重缘事而发,强化了选题的事件性 | 第24-25页 |
| ·文风平易近人,有利于传者与受者的双向交流 | 第25-26页 |
| ·出发点有建设性,立足点有大局观 | 第26-28页 |
| 3.《人民日报》"人民时评"专栏的功能实现与不足评析 | 第28-39页 |
| ·"人民时评"专栏的功能实现 | 第28-35页 |
| ·强化党报评论对负面问题的建设性舆论监督 | 第28-30页 |
| ·促进党报评论对社会热点的及时解读和舆论引导 | 第30-33页 |
| ·党报时评与网络时评的优势互补 | 第33-35页 |
| ·"人民时评"专栏的不足评析 | 第35-39页 |
| ·论证过程过于笼统 | 第35-37页 |
| ·作者身份比较单一 | 第37-39页 |
| 4. 结语 | 第39-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42-43页 |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