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系统调用序列的入侵检测--基于改进的Markov模型方法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引言第8-9页
 为什么需要入侵检测?第8-9页
第一章 入侵检测概述第9-22页
   ·入侵检测第9-19页
     ·入侵检测相关概念第9页
     ·入侵检测起源第9-10页
     ·入侵检测分类第10-13页
       ·基于技术的分类第10-11页
       ·基于体系结构的分类第11-13页
     ·入侵检测模型及标准化第13-15页
       ·Denning模型第13页
       ·CIDF模型第13-14页
       ·标准化第14-15页
     ·入侵检测系统及其分类第15-17页
     ·入侵检测系统工作过程第17页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第17-19页
   ·基于系统调用序列的入侵检测第19-22页
     ·概述第20页
     ·研究现状第20-22页
第二章 系统调用序列入侵检测主要方法第22-32页
   ·S.Forrest最初的方法第22-25页
     ·建立正常行为特征第22-24页
     ·分类错误第24页
     ·建立正常行为库第24-25页
   ·STIDE方法第25页
     ·训练阶段第25页
     ·测试阶段第25页
     ·局部帧计数第25页
   ·T-STIDE方法第25-26页
   ·RIPPER方法第26-27页
     ·RIPPER规则第26-27页
     ·训练过程第27页
     ·检测过程第27页
   ·Markov模型的方法第27-31页
     ·Markov模型第27-28页
     ·隐Markov模型第28-30页
     ·计算局部帧概率第30页
     ·基于Markov模型的训练第30-31页
     ·基于Markov模型的检测第31页
   ·其它方法第31-32页
     ·SVM方法第31页
     ·KNN方法第31-32页
第三章 改进的Markov模型第32-38页
   ·入侵检测Markov链建立第32页
   ·改进的Markov模型第32-35页
   ·训练数据集的选取第35-36页
   ·基于局部帧的检测第36-37页
   ·改进的Markov模型优缺点第37-38页
第四章 改进的Markov模型实现第38-45页
   ·入侵检测模型框架和流程第38-39页
     ·入侵检测模型框架图第38页
     ·基于Markov模型的入侵检测流程图第38-39页
   ·改进的Markov模型数据结构第39-41页
     ·基本数据结构第39-41页
     ·模型第41页
   ·改进的Markov模型的入侵检测主要算法第41-44页
     ·统计状态和转移频率算法第41-42页
     ·转移概率矩阵建立算法第42-43页
     ·N步转移概率矩阵建立算法第43页
     ·平均路径熵第43页
     ·数据源压缩算法第43-44页
   ·训练过程第44页
   ·检测过程第44-45页
第五章 改进Markov模型的入侵检测实验第45-59页
   ·入侵检测数据源第45-48页
     ·入侵检测数据源的种类第45-47页
     ·入侵检测数据源构成第47-48页
   ·入侵检测性能指标第48页
   ·非压缩模型实验及分析第48-57页
     ·数据源分析第48-53页
     ·效率分析第53-57页
   ·压缩模型试验及分析第57-59页
     ·压缩测试集第57页
     ·压缩训练集第57-58页
     ·压缩模型优缺点第58-5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9-61页
   ·总结第59-60页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Gnutella的半结构化P2P系统Overlay优化研究
下一篇:Web数据管理中的分布式图数据存储和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