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英文词缩略表 | 第12-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 ·血管新生 | 第13-15页 |
| ·血管新生的基本概念 | 第13页 |
| ·血管新生与肿瘤的生长及转移 | 第13-15页 |
|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 | 第15-20页 |
| ·MMPs的分类 | 第16-17页 |
| ·MMPs的结构 | 第17-18页 |
| ·MMPs表达的调节 | 第18-19页 |
| ·MMPs与肿瘤血管新生 | 第19-20页 |
| ·基质金属蛋白酶-26 | 第20-23页 |
| ·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的发现及命名 | 第20页 |
| ·MMP-26的染色体部位、结构特点及表达部位 | 第20-21页 |
| ·MMP-26的激活机制与调节机制 | 第21-23页 |
| ·MMP-26的作用底物 | 第23页 |
| ·MMP-26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 | 第23页 |
| ·血管生成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 ·血管生成实验方法 | 第24-25页 |
| ·肿瘤血管生成体外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体内实验研究模型 | 第26-29页 |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9-41页 |
| ·材料 | 第29-3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9页 |
| ·主要试剂 | 第29-30页 |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30-31页 |
| ·实验用细胞株及来源 | 第31-32页 |
| ·实验动物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41页 |
| ·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 第32页 |
| ·体外三维纤维蛋白-凝血酶肿瘤血管生成模型的制备 | 第32-33页 |
| ·检测移植肿瘤组织中MMP-26的表达 | 第33-37页 |
| ·结果的评判标准及统计学处理 | 第37-41页 |
| 第3章 结果 | 第41-52页 |
| ·移植瘤重量和体积的测量 | 第41-42页 |
| ·肿瘤组织中MMP-26表达的检测 | 第42-44页 |
| ·RT-PCR检测异种移植肿瘤组织中MMP-26的表达 | 第42页 |
| ·IHC检测异种移植肿瘤组织中MMP-26的表达 | 第42-44页 |
| ·体外三维纤维蛋白-凝血酶肿瘤血管生成模型 | 第44-52页 |
| ·体外三维纤维蛋白-凝血酶肿瘤血管生成模型的观察 | 第45-46页 |
| ·体外三维纤维蛋白-凝血酶肿瘤血管生成模型AI及AF的趋势 | 第46-50页 |
| ·体外三维纤维蛋白-凝血酶肿瘤血管生成模型中血管样结构的染色 | 第50-52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2-56页 |
| ·MMP-26在生理及病理情况下血管新生中的作用 | 第52-54页 |
| ·体外三维纤维蛋白-凝血酶肿瘤血管生成模型得出MMP-26能有效促进肿瘤血管新生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7页 |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