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 多花黑麦草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多花黑麦草育种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多花黑麦草品质育种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品种选育 | 第11-12页 |
·引种筛选 | 第11页 |
·品种选育 | 第11-12页 |
·多花黑麦草品种遗传研究进展 | 第12页 |
2 遗传标记的类型及发展 | 第12-17页 |
·形态标记 | 第13页 |
·细胞学标记 | 第13页 |
·生化标记 | 第13-14页 |
·DNA分子标记 | 第14-17页 |
3 杂种鉴定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形态鉴定 | 第17页 |
·细胞学鉴定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 | 第18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多花黑麦草品种(系)间杂交即其杂种后代SRAP遗传分析 | 第20-2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DNA提取 | 第21-22页 |
·S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 第22页 |
·SRAP-PCR反应 | 第22页 |
·电泳检测 | 第22页 |
2 结果分析 | 第22-25页 |
·材料基因组DNA检测 | 第22-23页 |
·供试材料SRAP扩增产物的多态性 | 第23-24页 |
·杂种后代的鉴定 | 第24-25页 |
·有父本特征谱带的杂种后代 | 第24-25页 |
·无父本特征带的杂种后代 | 第25页 |
3 讨论 | 第25-26页 |
4 结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多花黑麦草新品系(种)“YA97-17”区域试验及其主要的农艺性状的分析 | 第28-4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1页 |
·参试材料 | 第29页 |
·试验地概况 | 第29-30页 |
·试验小区设计 | 第30页 |
·测定指标 | 第30-31页 |
·物候期的观测 | 第30页 |
·产草量:产草量包括鲜重和干重 | 第30-31页 |
·植物学特性 | 第31页 |
·茎叶比 | 第31页 |
·种子产量 | 第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38页 |
·物候期观测 | 第31-33页 |
·植株生长速率 | 第33页 |
·区域试验中产草量比较 | 第33-35页 |
·雅安点产草量 | 第33-34页 |
·荣昌点产草量 | 第34-35页 |
·供试新品系与对照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 第35-36页 |
·植物学特征 | 第35-36页 |
·产草量动态 | 第36-37页 |
·种子生产 | 第37-38页 |
3 讨论 | 第38-39页 |
4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
硕士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50-51页 |
附图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