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生态型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技术应用研究--以映日路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边坡植被恢复的概念 | 第11-12页 |
·边坡植被恢复理论 | 第12-17页 |
·边坡植被恢复基本思想 | 第12页 |
·植被恢复目的 | 第12页 |
·理想的恢复目标 | 第12-13页 |
·植被恢复涉及到的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边坡类型划分与立地条件的影响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6页 |
·国外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国内边坡植被恢复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我国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现有边坡植被恢复技术 | 第23-26页 |
·总结及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7页 |
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7-42页 |
·项目区概况 | 第27-30页 |
·地形地貌 | 第28页 |
·气候 | 第28-29页 |
·地层岩性 | 第29页 |
·水文 | 第29页 |
·土壤 | 第29页 |
·植物资源 | 第29-30页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映日路坡面植物选择 | 第30页 |
·草皮移植技术在映日路上的应用研究 | 第30页 |
·映日路护坡草种适应性评价 | 第30页 |
·四川地区常用护坡草种调查 | 第30-31页 |
·研究方法 | 第31-42页 |
·映日路坡面植物选择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草皮移植技术在映日路上的应用研究方法 | 第37-41页 |
·映日路护坡草种适应性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四川地区常用护坡草种调查方法 | 第42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42-58页 |
·映日路坡面植物选择 | 第42-45页 |
·供选坡面植物最终得分 | 第42页 |
·映日路选用的坡面植物 | 第42-44页 |
·映日路选用的边坡植物配置方式及规格 | 第44-45页 |
·草皮移植技术在映日路上的应用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51页 |
·不同处理发芽效果 | 第45-46页 |
·不同处理成坪效果 | 第46页 |
·不同处理的生长差异 | 第46-47页 |
·不同处理根量及根系分布差异 | 第47-48页 |
·不同处理土壤渗透能力差异 | 第48页 |
·不同处理草坪改良土壤效果 | 第48-49页 |
·不同处理减蚀效果 | 第49页 |
·不同处理技术经济比较 | 第49-50页 |
·草皮移植技术的关键环节 | 第50-51页 |
·映日路护坡草种适应性评价分析 | 第51-53页 |
·不同草种出苗和成坪时间 | 第51页 |
·不同植物种类绿期和越夏表现的对比分析 | 第51-52页 |
·不同植物生长适应性综合分析 | 第52-53页 |
·四川地区常用护坡草种调查结果 | 第53-58页 |
·实地调研情况 | 第53页 |
·草种选型的区域划分 | 第53-54页 |
·四川盆地常用的边坡草种 | 第54-56页 |
·四川地区可选用的野生护坡植物 | 第56-57页 |
·四川地区公路边坡常用草种配方 | 第57-58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附录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