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20页 |
·城乡协调发展的内涵 | 第18-19页 |
·城乡协调发展的特征 | 第19-20页 |
·二元结构理论 | 第20-21页 |
·城乡系统论 | 第21-22页 |
·城乡一体化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 第23页 |
·城市工业发展状况 | 第23页 |
·城市居民生活状况 | 第23页 |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农业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农村居民生活状况 | 第24-25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 第25-28页 |
·城乡产业发展差距 | 第25-26页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 第26-27页 |
·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 第27-28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 第28-31页 |
·吕梁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28-29页 |
·吕梁市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和制约因素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 第31-38页 |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1-32页 |
·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建立 | 第32-35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数据的获得 | 第35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8页 |
第五章 国内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及启示 | 第38-43页 |
·国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 | 第38-40页 |
·韩国新村运动 | 第38-39页 |
·日本的全国综合开发规划 | 第39页 |
·美国的经验 | 第39页 |
·挪威的经验 | 第39-40页 |
·国内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 | 第40-41页 |
·广东省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践 | 第40页 |
·江苏、上海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实践 | 第40-41页 |
·国内外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 第41-43页 |
第六章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 第43-51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 | 第43-44页 |
·指导思想 | 第43页 |
·基本原则 | 第43-44页 |
·总体目标 | 第44页 |
·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 | 第44页 |
·促进吕梁市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4-51页 |
·制度创新 | 第44-46页 |
·加快农村综合发展 | 第46-47页 |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 第47-49页 |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
硕士期间参与研究课题 | 第56页 |